2021年5月14日,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小天體命名工作組公布了數百顆小行星命名,中國業(yè)余天文臺“星明天文臺”喜獲4顆小行星命名。
其中兩顆是由南京小伙徐智堅發(fā)現,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有一顆小行星用了他的名字來命名。
據紫牛新聞消息,徐智堅是“星明天文臺”的建站“元老”之一,是“星明天文臺”核心組組員,目前已從業(yè)余愛好者轉為專業(yè)人員,正在紫金山天文臺攻讀碩士學位。
得到小行星命名后
他不好意思告訴老師、同學
據了解,徐智堅在“星明天文臺”已經發(fā)現了14顆超新星、3顆河外新星、4顆永久編號小行星、數十顆新變星。通過紫金山天文臺巡天計劃發(fā)現56顆超新星,1顆河外新星。他還曾發(fā)現數百顆SOHO彗星,數量居世界第三,1顆STEREO彗星。
“徐智堅”星繞日公轉周期約3.45年,軌道半長徑約2.285天文單位。小行星命名具有嚴肅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因此是一項國際性的、永久性的崇高榮譽。
收獲“徐智堅”星后,徐智堅很是高興,但也有點不好意思,覺得自己還在讀研究生,不應該太高調,所以一直沒有告訴臺里的老師和同學。不過小行星命名也是天文界的大事,這個“秘密”很快被老師們發(fā)現了。
超10萬人參與
“星明天文臺”打造全民科普
初中的時候,徐智堅就對天文產生了興趣。進入高中之后,電腦和網絡普及了,他經常上天文論壇,還買了一架天文望遠鏡。很多天文愛好者都在網絡論壇和QQ群里,他就是在那個時候認識了如今的“星明天文臺”創(chuàng)始人高興。
2007年,高興聯(lián)合徐智堅等十來個天文愛好者,創(chuàng)建了“星明天文臺”。2014年的時候,高興見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崔辰州博士,提出能不能以全民科學的方式,推出一個超新星搜尋項目,網友們不需要掌握太復雜的天文知識,就能參與進來,接觸到天文發(fā)現的前沿。
崔辰州覺得這個想法非常有意義,就讓一個團隊和“星明天文臺”合作,進行技術支持。
2015年7月底,PSP項目正式上線。國家天文臺除了為“星明天文臺”搭建PSP的軟件系統(tǒng),還提供了服務器和數據存儲等支持。目前PSP參與者已經超過10萬人,如果有人確定取得新發(fā)現,還會獲得證書。
和專業(yè)天文臺相比,PSP的科普力量更大一些,但是和業(yè)余臺相比,又具有很高的科研意義。高興說,PSP項目的第一目標不是為了發(fā)現超新星,最重要的目的是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我覺得就像奧運會一樣,拿到冠軍的沒有幾個人,但是因為奧運精神,能夠激勵人們全面參與,成為一種文化。讓更多人積極參與進來,是PSP的一個很重要的科學方向。”
截至2021年3月14日,“星明天文臺”已發(fā)現3顆彗星、7顆小行星(永久編號)、1顆亮紅新星、1顆銀河系新星、52顆超新星、34顆河外新星、7顆矮新星,還獨立發(fā)現9顆(河外)新星和數十顆變星。
綜合:紫牛新聞
(來源:中國青年報微信公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轉載于網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站長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