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縣核桃聞名中外,當地大力發(fā)展核桃產業(yè),50萬畝以上的核桃園有100多個,100萬畝以上的核桃園有50個,300萬畝以上的核桃園有20個,500萬畝以上的核桃園有5個,農戶人均栽植核桃38株,全縣80%的鄉(xiāng)鎮(zhèn)已實現核桃全覆蓋。成縣核桃,早已成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1年甘肅成縣被國家林業(yè)局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xiāng)”。自從引入電子商務之后,成縣以農產品網上銷售為突破口,突出電商發(fā)展頂層設計和微媒體助力網上銷售,探索出了一條整合資源自建服務平臺、借力外援合作“兩條腿走路”的電子商務發(fā)展路子。在首屆農村電商暨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論壇上,成縣榮獲中國十大農村電商合作探索獎。
1、從賣核桃到做核桃:自媒體搭橋成縣的核桃雖然好又多,但怎樣把核桃賣出去,一直是當地政府和群眾的心頭病。所以,成縣歷任縣委書記、縣長,都為賣核桃絞盡腦汁,賣核桃成了縣主要領導任上的第一要務。
2013年,時任縣委書記李強(化名)同樣在為此四處奔波。在他的微博記錄里,有關“核桃”關鍵詞的微博就多達802條,這還不算轉發(fā)的帶核桃內容的相關微博。因此,李書記被人稱為“核桃書記”。
時間久了,就給人們留下了“核桃書記”的印象,知名度也迅速提升,不僅微博粉絲飛漲,各類論壇、講座的邀請函和媒體記者也紛至沓來。不知不覺,成縣核桃的影響力也因為“核桃書記”的名氣而傳揚天下。
“核桃書記”發(fā)動的核桃宣傳攻勢轟轟烈烈開展起來,其他領導和縣以下政府機構,自然不甘落后。黨政干部、縣直各部門、鄉(xiāng)鎮(zhèn)村組、大學生村官、致富帶頭人等,全縣上下全面開通微博,所宣傳介紹的東西,不約而同地瞄準一個目標,就是核桃。
一時間,成縣核桃滿天飛。宣傳帶來了轟動效應,隨之而來的是銷售旺季。2013年,成縣就通過微博、微信、網絡等新媒體,在上海、蘭州等地銷售青皮鮮核桃達到120多噸。
成縣核桃名聲在外之后,成縣抓住了機會,繼續(xù)擴大核桃影響力,吸引更多的人氣。成縣核桃的形象展示店、營銷窗口、展銷廳也緊鑼密鼓地開設起來,迅速鋪貨;一批網上銷售窗口也迅速開通,淘寶店與微博鏈接,微營銷有聲有色。以淘寶為例,有關“成縣核桃”的相關產品就達到292種。
線上銷售窗口打開了,核桃系列產品生產線也緊鑼密鼓地上馬,形成了青核桃、干核桃、核桃仁到核桃食品的系列化;圍繞核桃開展的核桃樹認領、核桃文化研討等活動也相繼舉行,推動核桃營銷;核桃標準化示范園也在加緊建設,產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
在大力宣傳推廣核桃產品,開辟了核桃銷售新渠道之后,借助核桃的知名度和已有的平臺,繼續(xù)擴大電商內容,形成電商扶貧的縣域經濟之路。即核桃后,一系列土特產相繼推出,如成縣櫻桃、成縣土蜂蜜、成縣土雞蛋……全面上線。到2018年,僅帶“成縣”字樣的淘寶店鋪就達到200家,經營產品達1000多種。
2.農林電商協會——全縣合力打造“成縣牌”為全面推動農村電商發(fā)展,2013年7月,成縣成立了農林電商協會,主要從品牌、物流、網店、宣傳四個方面服務全縣的電商發(fā)展。
財政支持到位
農林產品電商協會下設一個客服中心和一個合作社,利用互聯網為客戶進行24小時同步業(yè)務服務,宣傳成縣及周邊其他縣區(qū)農特產品,與網上客戶進行銷售對接,并提供銷售咨詢服務。同時,成縣還為想開網店但資金緊張的群眾,確立了用于解決電商農林產品收購資金困難的“雙聯惠農貸款”和“婦女小額貸款”扶持機制。
送貨有保障:建設物流系統(tǒng)
客戶下了單,電商就要及時把訂購的產品送到他們手里,做到有始有終,讓客戶放心。這一系列環(huán)節(jié)里,物流一直是重要的一環(huán)。為確保成縣農產品及時快捷地發(fā)往全國各地,成縣電子商務協會多次與快遞公司召開協調會議并達成共識,落實了加快物流體系建設的措施,確保成縣農產品快捷地送到客戶手中。
打造良心品質
渠道有了,要保留回頭客,最關鍵的是產品質量要有保證,就像在網上宣傳的那樣,不能夸大,也不能虛構。
為了保證優(yōu)質產品供應,成縣電子商務協會和多家種植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合作,將隴南更多的有特色、有質量保證的農副產品作為協會大力推廣的產品,對其進行包裝、宣傳和銷售,以確保成縣農特產的品牌的優(yōu)質性。
通過電子商務,實現網上銷售,實現農戶直接和消費者聯系,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農戶和消費者雙方都是受益者,網上訂單也會大幅上漲。電商與農戶之間是訂單形式,今年預付明年的訂金,農戶承擔的風險降低,也解決了當年核桃管護的資金問題。在需求旺盛的條件下,成縣電商協會主動上門,從農戶手中收購青皮核桃的價格大幅度提高。
3.配套體系建設全面跟進為了搭建更廣闊的電商平臺,為農特產銷售做好后勤支援工作,成縣政府在配套設施建設上毫不拖后腿,啟動了一系列基礎建設工程。
推進產業(yè)鏈基礎建設
在產業(yè)鏈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成縣投資10多億元建成了“一館兩園一中心”重大項目。一館,即“特色中國·隴南館”;兩園,即“隴南電子商務產業(yè)孵化園”“順通電子商務物流園”;一個中心,即隴南農產品(核桃)交易中心。
推進通信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在成縣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年底,全縣245個行政村實現無線寬帶網絡全覆蓋,197個村實現有線寬帶網絡覆蓋,農村有線寬帶網絡覆蓋率達到80%。
支持成立縣內順通物流、同城快遞等本土草根物流快遞公司,加快完善縣、鄉(xiāng)、村三級快遞物流體系。全縣共有物流快遞企業(yè)50家,在全縣17個鄉(xiāng)鎮(zhèn)建立物流配送門店、快遞收攬點,投遞業(yè)務范圍覆蓋全縣196個行政村,行政村覆蓋率達到80%以上,加快解決了農村電商物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縣政府還協調主要快遞企業(yè)成立成縣支持電商發(fā)展物流快遞聯盟,降低了快遞平均費用。
推進網貨供應體系建設
成縣依托縣內傳統(tǒng)農產品龍頭企業(yè)、電子商務企業(yè)和縣鄉(xiāng)電商協會等市場參與主體,共發(fā)展各類網貨供應平臺24家,初步形成以核桃、土蜂蜜、金銀花、櫻桃等農特產品為主的30多個系列、100多個品種規(guī)格的網貨供應體系。
推進人才培訓
2015年3月,甘肅首家電商學院—隴南師專電商學院落戶成縣,依托縣電商協會和隴南館運營團隊成立了隴南市電子商務培訓中心。一年多時間,累計培訓返鄉(xiāng)青年、農村致富帶頭人、未就業(yè)大學生、大學生村官等在內的電商從業(yè)人員56期近萬人次。
4.電子商務扶貧成縣在發(fā)展電子商務助力精準脫貧的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了網店帶貧、平臺帶貧、信息帶貧、就業(yè)帶貧、工程帶貧等電商帶貧渠道。
一是網店帶貧
通過引導幫助群眾自己開辦網店及社會網店與貧困戶結對幫扶的方式開展扶貧。全縣千家網店中,有350個與3000多戶貧困戶、13000名貧困人口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貧困戶直接開辦網店近百個。
二是平臺帶貧
通過農村淘寶等第三方平臺和農村市集等自建平臺,幫群眾代銷代售“賺錢”,為群眾代繳代購“省錢”,實現了工業(yè)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的雙向流通、雙重受益。
三是信息帶貧
推進農村信息化和電子商務融合發(fā)展,在有條件的鄉(xiāng)村創(chuàng)辦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實現電子商務富民、電子政務便民、電子農務惠民。
四是就業(yè)帶貧
通過發(fā)展電子商務,驅動電子商務產業(yè)鏈延伸,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就業(yè)崗位,優(yōu)先吸納貧困人口就業(yè)。
五是工程帶貧
圍繞解決制約農村電子商務發(fā)展的實際困難和現實需要,啟動實施了水、電、路、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產業(yè)提質增效工程等電商扶貧“九大工程”,加快貧困農村整體脫貧。
專家點評解析這是一個典型的靠山吃山的例子。核桃有了,就等于產業(yè)有了,但只有加入了電子商務,隱藏在山林里的土特產才能走出大山。否則,只能委屈在山林里,成為嫁不出去的姑娘。
有人說,成縣發(fā)展電子商務的初衷,可以用四句話概括,前面兩句是:“山好水好生態(tài)好,核桃婆家不好找”,說的是過去的縣情;后兩句是:“靠山吃山能增收,電子商務來搭橋”,說的就是2013年在網上嘗試用微博賣核桃,引起了全國知名媒體、研究機構和有關部門的關注,也讓大家認識到電子商務的妙處所在。從此,電子商務便在成縣風風光光地落地了。
成縣電子商務的發(fā)展,并沒有復制其他縣域電商,而是立足本縣貧困地區(qū)的發(fā)展實際,依托政府機構的大力推動,才走上了一條以縣域電商生態(tài)建設(包括推進體系、配套體系、公共服務體系三大體系建設)為主要內容,以草根創(chuàng)業(yè)(包括農村網店、本土電商企業(yè)、本土電商平臺三種類型)為主要特征,以脫貧減貧(通過五條渠道)為主要目的,以促進“三農”發(fā)展為主要成效的發(fā)展路子,這條路子也不是其他縣域能夠復制的。
世上本就沒有現成的路,適合自己條件的并在實踐中獲得成功的,才是正確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