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旅法藝術家潘玉良在創(chuàng)作王守義雕像。
王守義,1898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高陽縣西田果莊村。讀完縣立高小后,他在家鄉(xiāng)小學擔任教員,有著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改變了王守義的人生軌跡。他受新思潮啟迪,辭去教師的工作,來到李石曾在保定布里村創(chuàng)辦的留法工藝學校學習,為留學法國做準備。次年結業(yè)后,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和阻撓,只身前往上海,隨第十五期留法勤工儉學團搭乘“波爾多斯”號郵輪遠渡法國。
抵達法國后,王守義遇到不少困難。他的法文基礎薄弱,文化水平低,要繼續(xù)走“儉學”這條路十分艱難。好在他心靈手巧、踏實肯干,下煤礦挖煤、當洗衣工等都不在話下。也正是這段勤工生活,讓他與當時在法的鄧小平、聶榮臻等人建立起友誼。
王守義一邊做苦工,一邊學習了汽車駕駛和修理技術,從事汽車運輸工作。他慷慨地將艱辛勞動所得收入用于資助中國同學深造成才,這樣的義舉讓他在旅法華僑中獲得美譽。受他資助的張德祿、王毓湖、程茂蘭、王書堂等一批留法學生學成歸國后,成為機械、經濟、天文等多個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
20世紀40年代,王守義在巴黎開了一家中餐館,取名“東方飯店”,為旅法同胞和同鄉(xiāng)朋友提供了許多方便。1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他換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
1971年,旅法華僑為擴大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成立了“旅法華僑俱樂部”。在華僑華人中頗有威望的王守義當選為常務委員、副主席。在此期間,他協(xié)助處理多起華僑遺產問題,維護了海外華僑的合法權益。他還在法國的圖書館發(fā)現(xiàn)了一批關于鄧小平的資料,輾轉通過大使館送回國內。
王守義還對旅居巴黎的藝術家常玉、潘玉良多有照顧。1960年常玉意外身故后,熱心的王守義幫助料理后事。他對孤身一人、生活拮據(jù)的潘玉良十分關照,多次鼎力協(xié)助她舉辦個人畫展。潘玉良1977年9月病逝巴黎后,王守義主持了她的喪事,為她買地安葬,又出資租賃場地,將她的3000多件藝術作品保管起來,準備運送回中國。
1979年5月,鄧小平出訪法國,在機場見到了前來迎接的王守義,二人熱情擁抱,互道別情。次年,鄧穎超出訪法國,幾次邀他見面,敦請他歸國定居。正當王守義開始辦理回國手續(xù),卻發(fā)現(xiàn)自己身患惡性腫瘤。他的病情急劇惡化,托付好潘玉良遺作運回祖國一事,他于1981年5月5日在巴黎病逝。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稿)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轉載于網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站長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