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牲交视频无遮挡_偷偷鲁视频成人免费视频_中文无码 日韩精品_曰韩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首頁 情感咨詢正文

「林博士情感咨詢」林博士情感咨詢怎么樣

admin 情感咨詢 2022-09-29 14:06:36 39 0 林博士情感咨詢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林博士情感咨詢,以及林博士情感咨詢怎么樣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解決夫妻分居兩地而導致感情破裂的最好辦法是什么?

兩地分居:婚姻新殺手

分居是在考驗人的本性和心理承受能力,剛剛結束3年兩地生活的林反復強調:“如果你不夠勇敢,你就不要離開老婆,如果你不夠堅強,也不要離開溫暖的家; 我和老婆離居5000公里。我的體會是:沒有牢固的根基,不要做冒險的事情!”林在國外讀博士,他說自己完全是靠著道德約束力捱過來的,有時,愛人的臉都無法清晰地呈現在記憶里,他還是對自己說:“這是我的愛,我的唯一?!倍黄鹱x書的同學JOE,20年的感情因為2年的分離,結束了。

關于兩地分居,德國社會學家諾貝特·施奈德稱,超過60%兩地分居的伴侶抱怨地理上的距離損害了他們的愛情。40%的人指責對方留給自己的時間太少。兩地分居的伴侶關系平均在4年后結束,而正常伴侶關系平均至少持續(xù)5年。但近1/4的人抱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只有分開居住的伴侶關系才能令他們滿意地生活,同時不會令伴侶厭倦。

心理咨詢師胡慎之說,有數據表明,兩地分居在夫妻離婚的原因中排第四位。然而,他認為,兩地分居并不是導致離婚的主要原因,它只是加速或者延遲了婚姻的結束。

分離:必須直面的問題

兩地分居的確存在一些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

1、無法排遣的孤獨感。即使網速再快,像素再高,電話費再便宜,那也只是看到,聽到,摸不到的感覺,關鍵時刻,他不在身邊,那分失落感只有孤單的人們才可體會。伴侶雙方無伴可依,平時上班忙碌,也許無暇顧及這種感覺,但一到周末、節(jié)假日,往往不想回家。如果遇到生病,或者工作失意,那種無助感更加強烈。而長期地在路上奔波,把感情寄托在電話與通信的方式上,在需要對方的時候卻要獨自面對生活,這可能令雙方身心疲憊,從而加重這種孤獨感。

2、感情隨時間變淡,可談論的話題變少。在北京的麗麗越來越感覺到遠在迪拜的先生高亮慢慢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淡出。一年一次的見面,麗麗發(fā)現自己很少想起高亮,在電話里聊的話題日復一日,無非是女兒怎么樣了,單位里發(fā)生的事,兩個人共同的朋友,如此而已。愛人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3、身心難以契合,一方有可能出軌。性生活也是幸?;橐霾豢苫蛉钡囊徊糠?。長時間的夫妻分離狀態(tài),人為地阻斷了本能欲求的滿足,婚姻的內在平衡被打破。而當愛人不在身旁時,道德約束力一旦松懈,極有可能發(fā)生婚外情。

朝著幸福的方向奔去

兩地分居,困難的不是空間的距離,而是心的距離。如何讓心靈貼近彌補空間的距離呢?

不吝投資,勤打電話,努力營造浪漫。QQ、MSN用到爛熟,掌握最新的網絡知識,幸福的、甜蜜的、傷心的、關心的,心里話積極與另一半分享,讓科技發(fā)展的速度及時跟上感情的變化。一封不期而至的情書,一個紀念日里千挑萬選的禮物,一次沒有約定的突然出現,在對方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他面前,都能讓愛情歷久彌新。

培養(yǎng)自己的愛好。比如運動,比如逛街,比如看電影,比如旅游,比如看書,一是可以分散思念之情,二是當兩個人見面時,也有新鮮話題。

巧用親人與朋友。心情不好時,記得打電話向朋友傾訴,需要幫忙時,向家人、鄰居求助,總比一個人干著急強。

學會換位思維,并存一顆感恩的心。遠距離愛人大都承受得起相思之苦——有時候那簡直算甜。令他們承受不起的是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對等。比如你淋著雨給他打電話,那邊卻沒有人接聽,或者“喂”過一聲之后說:“明天再打來吧,我現在正在應酬呢!”一封電子郵件沒有馬上得到回應,這邊的猜忌心立起。這時候要多替對方想一想:是不是他有什么事?也許他真的是忙于工作。曾獨自在北京求學3年的LUCY一直很感激這段時光,一直念著丈夫的好,她說:“世上除了父母,沒有人有理由必須對你好。這樣想著,老公對我的種種好,我都記在心里,看對方都可愛了幾分,兩個人的相處自然美好了許多?!?/p>

敘事焦點第八講:貼近希望能量修行

中原焦點團隊? 堅持分享1310天? 2022-02-10

在敘事焦點第八講中,林博士以自己對焦點療法的理解和見解提出了:貼近、希望、能量和修行等八字要訣(劉老師對焦點療法的框架結構提出了:主題、目標、資源、一小步等見解)

一、貼近

貼近是要貼近當事人這個人,而不是貼近他的問題。貼近人,就是要貼近他的感受、思考、行動和需要。貼近當事人的感受,讓其感覺被懂,又不泛濫。首先要承接他情緒,再引導他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最想改變的是什么?

那么,怎么貼近呢?

一是要積極共情,二是要重新架構,三是要一般化。

1、積極共情

積極共情是貼近最重要的部分,我常說要慈悲的共情,不能只有悲,還要有慈。慈就是對一個人深深的相信,就是這個人好希望有什么不一樣。當你的共情可以點出來訪者的內在的渴望和需要的時候,這叫做積極的共情。這個就是來訪者很希望達成的方向,那你就會看見希望跟美好的可能。當你的共情只有負向的共鳴,跟來訪者一樣,他難受你也跟著難受,可是沒有看到另外一個美好的可能。

所以,貼近就是來訪者最想被了解的是什么?他很想被懂的是什么?或者他最想被誰懂,被這個人懂什么?

所以,貼近一個人,讓一個人覺得被了解被懂。當他在說自己的故事,說自己的難受的時候,我們可以幫助他進入好的思維的啟動,要先處理他情緒,再處理他認知。他的情緒被接住了,他的想法才能真正啟動。

積極共情(同理)要以尊重、真誠、一致的態(tài)度,簡述語義+情感反應+內心的真實需要與期待,共鳴性的了解

例如,來訪者說:“我讀書的時候經濟情況不好,曾經在書局偷過書,沒被發(fā)現,從那以后我就常常偷,如今已經無法自拔,我很懊悔。”

你對于自己的行為感到內心不安,想戒又一時戒不掉,讓你感到痛苦無助,你很希望……(來訪者感受+來訪者訴說重點+來訪者內心的期盼)

2、重新架構

引導來訪者發(fā)展新的、不同的看待事物視框(參考架構),特別是能看見積極的可能性,正向解讀,善解人意。

重新架構運用的句型:

(1) 我不確定(負向結果)……但我確定(積極因素)……

“我不確定你先生是否能馬上變成你希望的樣子,但是我確定的是,你希望你們有一個很好的未來?!?/p>

(2) 看到在乎與重視

“從你對你母親的生氣當中,我讀到你很在乎她是否能好好理解你?!?/p>

3、一般話(正?;ゲ±砘?/p>

貼近來訪者心情,創(chuàng)造安心。

讓驚慌失措地來談者接納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面對困境的反應是很正常的。

讓來談者知道很多人都是這樣,但都可以走過來。所遇到的問題是發(fā)展過程中常見的暫時性困境,而不是病態(tài)的、變態(tài)的、無法控制的災難,借此使來訪者減低恐懼感,這樣他們就會更加接納自己的困難。

把負向的強烈認知換成短暫的、個人主觀的,來去除來談者內在的悲觀絕對性。

二、希望

看見生活可以改變的美景,深刻感受美景的吸引力。

向前看,知道圓滿生活(困境不存在時的)樣態(tài)。

往遠看,知道屬于自己的遠方在哪里,

知道,如何抵達下一步幸福。

(一)目標建構

(1)來談者關注,在乎之處

(2)想要改變之處就是咨詢的目標。

(3)目標藏在來談者希望生活中想要的變化之處。

(4) 學會翻譯,將抱怨(我不要)轉成渴望(我要)。

(5)有問題一定會有目標,有目標不一定有問題。

(6) 確認單次咨詢的具體目標.

找出來訪者抱怨背后的期待,聆聽出他最關切的心理需要。

例如:你特地花時間來會談,你希望獲得什么樣的收獲,才會覺得是值得的?

1、良好目標的標準:

(1)對來談者重要有意義

(2) 用正向語言描述

(3) 用行為描述具體

(4) 明確可測量的小步驟,開始的步驟

(5) 合乎當事人的環(huán)境現實

(6)在來談者的控制之內

2、良好目標的建構

(1)貼近——傾聽,積極共情來訪者的故事。

(2)聚焦——找到個案最主要的抱怨(在乎)。

(3)承接不想要,轉成在乎,再轉成想要。

你很不想要……其實你很在乎(重視)……你很希望……。

(4)化成具體可行的小步驟(第一個步驟)

(二)結局詢問

引導來談者看見問題改變后的積極知覺。

“如果這是最后一次咨詢,當你離開這里時,問題已經解決了,那么你會有哪些具體的不一樣?”

“當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特別是你學會了什么,或做了哪些事情,你就會發(fā)現你不用再來咨詢了?”

(三)奇跡詢問

跳脫慣有思考的一種邀請(非要相信一定會發(fā)生)。

引發(fā)想象與相信“生活是可以改變”的積極信念。

例如:一位焦頭爛額的中年婦女,困難的生活讓他看不見任何希望,絕望下說出,除非有奇跡發(fā)生。

“接下來,我要請教你一個很特別的問句,要請你做一點想象,你可以慢慢想,慢慢回答。好,現在請你想象一下,某天晚上,當你睡著的時候,有一個奇跡發(fā)生了,這個煩惱的問題突然就解決了,真的很神奇,……隔天醒來時,你將如何發(fā)現奇跡已經真的發(fā)生呢?會有什么不同?你如果不告訴你的丈夫,他如何才會發(fā)現?”

奇跡詢問的三段式鋪陳:

沉浸困境已經解決,生活可以改變的積極知覺之中。

需先找到對來談者重要的見證:家人,伴侶,朋友 ……。

(1) “重要他人會如何發(fā)現、注意到這樣的奇跡?他會怎么說?

(2) 這樣的奇跡對你們的生活會有何影響,他會怎么說?

(3) 假若這個奇跡持續(xù)的發(fā)生,對你的生活又會有著什么樣的影響?”

三、能量

(一)內在資源——例外問句、(因應)應對詢問、自我贊賞

1、例外

例外是問題本來可能發(fā)生卻沒有發(fā)生的時刻,但容易被忽略或忘記。

(1) 問題不存在的時候,

(2) 問題程度較為輕微的時候,

(3)來訪者有能力處理問題或成功處理問題的時候。

(4) 來訪者期待中的情況出現的時候,

(5)來訪者的表現符合自己期待的時候

例外建構

引導進入成功因應的知覺中直指有效的因應與解決方法。

(1)例外讓困境縮小(多問細節(jié))

(2)例外證明了來談者的能力(你怎么想到要這么做的?)

(3)例外直指解決方法(你要怎么做才能重復這個經驗)

(4) 例外把焦點放在”什么是可能的”上頭。(你已經知道要怎么做了)

(5)目標再創(chuàng)造成功經驗行動的內在歸因

是”我”創(chuàng)造”成功”

例如: “你說每次遇到考試就緊張的不得了,我們來想一想,從小到大,有沒有曾經哪個時候,你在面對考試時可以稍微沒那么緊張的時候?”

“我猜想你一定有做了些不錯的事情,那時候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有多做了哪些現在沒有做到的?或跟現在不一樣的呢?”

全黑反逼法:你的意思是從小到大,每一次不管大小的考試,你都緊張到無法考試,沒有例外?”

2、因應詢問(應對詢問)

帶著敬佩的好奇與探索

(1)探索來談者在應對困難情境所做的解決方法或能耐。

(2) 擴大來談者對自己解決困擾,存有正向因應的自我解說,以提升其面對困擾的信心。

時機:(1) 暫時找不到例外,成功經驗一片黑暗時

(2)擴大來談者看見有效應對問題,至少沒有變得更糟的時候。

因應詢問(大智慧的詢問)

你是怎么熬過來的?(與生俱來自發(fā)的因應策略)

在這么不好的情況下,你是如何還可以做到一點點的好?你是怎么做到的?(發(fā)掘承受生命不可預期挑戰(zhàn)之能力)

當狀況不好時,問得越仔細,且要優(yōu)先問。

因應詢問(應對詢問)

例如:“我很驚訝,這期間所發(fā)生的事一件比一件難,我真的不知道你是怎么辦到的,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你是怎么從這一分鐘撐到下一分鐘的?”

“就我的了解,一般人在面對你這種狀況時,很多人早就撐不下去了,而你今天還能健康的活著,并努力找尋方法來使自己過得更好。你是怎么做到的啊?”

2、 一般:過去這些日子以來,你是怎么讓自己的狀況可以至少不繼續(xù)惡化下去的?

例如,“這么困難下,你是怎么撐住的?”

“經歷這么多波折,你是怎么熬過來的?”

“你是如何在這么艱困的情況下活下來的?”

“你做了哪些事讓情況沒有變得更糟?”

“做什么事情最有助于你撐過你經歷失戀的難過?”

“你最好的朋友會認為你現在做的哪件事最有助于你應對這個挑戰(zhàn)?”

3、量尺詢問

(1)目的在引導將籠統(tǒng)模糊的描述轉化為具體可評量的描述,進而確認來談者的觀點、經驗與期待。以頂定較明確的訪談目標。

不在于快速確實地衡量客觀信息,而是主觀反映出來談者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

(2)可評估現狀與期待;進展與變化;動機或信息。

(3)務必要給予參考指標,說明1分和10分分別代表什么,1分代表最糟糕的情況,10分代表最期待的未來。最好用務實的定義。

(4)分數越高,越接近期待的生活模樣。

量尺詢問實務運用

1)清楚說明量尺問句的含義——讓我來問你一個特別的問題……

2) 配合來訪者的困境挑戰(zhàn),說明1分與10分的意義

3) 邀請來訪者進行評分:你覺得你現在在幾分?(耐心等待)

4) 邀請來訪者說明分數的意義:你給自己評了5分,請你說說這個5分所代表的意思是?

5) 目標:咨詢后,你最希望自己可以到幾分就會覺得自己足夠好了?這個分數的意思是?具體展現在你的生活上,有什么特色?

6) 奇跡:如果有可能到10分的狀態(tài),那會是個什么樣的情境呢?跟現在的生活最不一樣的地方會是什么?

7) 例外:我猜過去這段時間,應該曾經有比5分高一點點的時候吧?請你想想,哪個時候是有超過5分一點點的?

8) 因應:你都做到了什么,讓你給自己打5分?

9) 行動:如果下周我們見面時,已經進步到5:1分了,你猜猜看,是什么讓你這一周做了些什么?所以可以有這樣的進步?

贊賞經驗探索

例如,回想從小時候兒至今,你仍印象深刻的一個贊賞。

請去想想,是誰這么有欣賞眼光,他是怎么對你說的呢?

(1)直接贊賞

你們在準備過年的前夕,還可以這么全神貫注的上課,充滿學習動力,真是太厲害了。

(2)間接贊賞

若你們協助的來訪者看到他們的助人者,為了能夠更幫助他們而這么認真學習,他們會打從心底很想跟你說句什么感謝的話?

(3)自我贊賞

你們在學習SFBT中可以開放自己生命經驗來印證,且不斷反思,不斷追求更棒的應用,哇,你們是怎么做到的?

四、修行(修改與行動)

創(chuàng)造行為模式的轉變,是進步而非痊愈。

成功就在做與不做的距離。

修改:停止沒有用的嘗試,改用有效的行為。

小變化帶來大變化:從一點點不同,開啟成功、有自信的第一步。

(1) 對來談者的反饋摘要,整理來談者的用心,確認目標,看見優(yōu)勢與資源。

(2) 橋梁

(3) 有共識且具執(zhí)行力的行動方案,任務、家庭作業(yè)。

SFBT,是一場遇見成功人士的訪談。

設定目標,賦能,找方法,一小步行動,創(chuàng)造自我效能。

貼近人心,看見希望,創(chuàng)造能量,修改行動。

幸福的密碼

文/王志衡

前言:

? ? 受人之邀給小學老師培訓。講什么呢?講如何當班主任,這對我來說是長項,但有的老師并不是班主任。講如何做幸福老師,覺得不夠新穎。人生中有多種角色,重要角色要演好,后來我決定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幸福的密碼》。幸福的密碼有三個:愛,關系,成長,希望各位老師工作幸福、家庭幸福、個人幸福。

一、做熱身活動和關于幸福的小調查

? 1.做過活動,感覺怎么樣?

? 2.幸福是一種狀態(tài)、心理體驗,與金錢關系不大,與房子車子也關系不大。

二、幸福的第一個密碼:愛。? 愛是走進心? ? ? 靈深處的鑰匙。用道具演示

? ? ? ? 在生命的長河中,1/4億的精子,因愛和卵細胞相遇,又因愛結合,后來因愛出生。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因愛走在一起,因愛走進婚姻的殿堂,后來因愛生下孩子,所以每個人都是因愛而生,因愛而活,我們本身就是愛。

(一)理論基礎

1.維基尼亞.薩提亞:美國20世紀第一代家庭治療大師,被美國《人類行為雜志》譽為“每個人的家庭治療大師”,從50年代起,已居于領導地位,向來被視為家庭治療的先驅,甚至被譽為“家庭治療的哥倫布”。薩提亞模式是一種積極正向、充滿人文主義關懷的成長模式,是一套極具包容力和不斷完善的家庭心理治療以及個人成長方法,在整個國際心理學領域具有廣泛深刻的影響,被認為是積極心理學最早最完整的理論與實用體系。最大特點是著重提高個人的自尊、改善人際溝通及幫助人活的更人性化。成長的最終目標是個人達到“身心整合,內外一致”,實現個人潛能的最大發(fā)揮。

? ? ? ? 薩提亞模式中有個冰山理論:冰山從上到下有七層,分別是行為、應對方式、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我。其中渴望是人類共有的,包括被愛,被肯定,被接納,被認同,被欣賞,被尊重,被贊美,可愛的,有價值的,自由的。不管黑人白人,老人小孩,平民百姓還是政府高官,人人都需要“渴望”。用雕塑和此時此刻的渴望。

2.林文采是美國心理輔導學博士,美國臨床輔導學博士,著名的薩提亞臨床督導及課程導師,馬來西亞薩提亞中心首席導師,從事輔導25年,擔任廣播電臺心理輔導節(jié)目主持人15年。目前在馬來西亞、中國等地進行教學、輔導工作。跟林博士學習薩提亞,不單可以獲得治療、心靈成長,更重要的是你也可以掌握薩提亞模式,用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

? ? ? ? 林文采博士在《心理營養(yǎng)》中談到,每個人都需要物質營養(yǎng)和心理營養(yǎng)。五大心理營養(yǎng)是:

(1)0—3個月,無條件的接納。

(2)0—3個月,此時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3)4個月—3歲,安全感。

(4)4—5歲,肯定,贊美,認同。

(5)6—7歲,學習,認知,模范。

? ? ? 如果一個人幼年時,沒有得到足夠的心理營養(yǎng),在其后的一生中,他都會不斷尋覓,并因此引發(fā)各種狀況,直到找到曾經缺失的心理營養(yǎng)。

? ? 現實生活中,有的夫妻不和,有的夫妻離異,有的夫妻對孩子缺少用心陪伴,有的夫妻管教孩子方法不科學,農村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父母更少陪伴……種種原因導致孩子心理營養(yǎng)不足,于是孩子就表現出各種的癥狀或偏差行為,想尋找缺失的心理營養(yǎng)。列舉生活中缺少心理營養(yǎng)的表現。

3.愛的表達

? ? ?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愛,并且常向身邊的人表達愛,可對方感受到多少呢?做雕塑演示有情緒時表達愛。

(1)愛的五種語言

? ? ? 肯定的語言/精心時刻/精美禮物/服務性的行為/身體的接觸

(2)表達愛時的溫情提醒:

? ? ? ? 愛要大聲說出來。/因為愛,所以有話好好說。/愛,不是付出了多少,而是以對方感受到多少為準。/對事兒不對人。/先解決好情緒,再處理事情。/愛是投其所好,而非給己所要。展示自己寫的文章

(二)愛的范圍

? ? ? 我要用全身心的愛來迎接今天。因為這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的秘密。強力能夠劈開一塊盾牌,甚至毀滅生命,但是只有愛才具有無與倫比的力量,使人們敞開心扉,在掌握了愛的藝術之前,我只算宇宙中的無名小卒,我要讓愛成為我最偉大的武器,沒有人能抵擋它的威力。

1.愛學生,學校是老師幸福的主戰(zhàn)場。

? ? (1)老師從渴望層給學生:接納,認可,尊重,欣賞,安全感,歸屬感,自由,價值感等。我運用寫信,生日雞蛋,冬至餃子,小禮物,王氏嘎嘣豆,悄悄話等形式向學生傳達愛。

(2)愛的流動,“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薄叭朔遣菽荆肽軣o情!”“人心都是肉長的?!敝v述學生愛我的故事:人生第一束鮮花,飛雪開路,雨后人橋,驚嚇中的驚喜。

2.愛家人,家是老師幸福的港灣。

(1)放下對家人的期待,從渴望層給以滿足

(2)方法:示弱,寫信,欣賞,感恩。讀信件

(3)家前后的對比。舉我給家人每人各寫20個優(yōu)點的事及女兒前后的變化。

3.愛自己,自我是幸福的內驅力。

? ? ? 愛滿自溢?!坝H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蓖饨缡亲约旱耐渡洌亲约旱囊幻骁R子,照出來的是自己的內心,自己沒有的,不會給到別人,比如贊美。做雕塑,演示愛滿自溢。舉蘇軾和彌勒佛談誰像糞和佛的故事。

(1)愛自己的身體,身體是靈魂的殿堂。

(2)接納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愛上自己的不完美。

(3)做自己喜歡的事兒,成為自己本來的樣子。

(4)舍得為自己成長投資,發(fā)展自己。講自己投資學習的體驗,增長能力,管理好學生和家的本事。

(5)相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三、幸福的第三個密碼:關系。關系是兩個生命相互滋養(yǎng)。

“健康的人際關系,建立在價值的平等上? ? ? ? ? ? ? ? ? ? ? ? ? ? ? ? ? ? ——維吉尼亞.薩提亞”

? “心理咨詢時有這么一句話,一個人出現問題了,要么是自我價值感低,要么是關系出問題了?!?/p>

“改變了關系,就改變了世界,擁有了關系就擁有了整個世界。”

(一)關系的類型有哪些?

1.與自己的關系?!皩W會和自己玩兒,自己是自己終身的陪練者?!?/p>

2.夫妻關系?!敖⑶楦秀y行賬戶。”

3.親子關系,包括上行和下行親子關系?!按H傳承”“東一拐兒西一拐兒,人人都有個偏心眼兒”“逆反,大多關系不好?!?/p>

4.兄弟姐妹關系?!瓣P系會一樣嗎,”

5.朋友關系。

6.他人關系。

7.和物、事的關系。

關于林博士情感咨詢和林博士情感咨詢怎么樣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fā)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鏈接:http://macbookprostickers.com/h/39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