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記者 張志宏 雷朝良 肖春道
一個名為“ORG生命體”的虛擬幣項目,近一年來在三明地區(qū)流傳,吸引了不少市民購買,然而短短幾個月,虛擬幣價格一路下跌,從20多元一直跌到幾分錢,并且所謂的交易平臺還關閉了交易,市民的投資款化為烏有。海都記者了解到,近日,三明警方已對此立案偵查,并提醒市民,警惕此類以高收益騙取投資的騙局。
投資10萬,日賺千元?比特幣的神話,讓很多夢想一夜暴富的人看到了商機。而這個名為“ORG生命體”的虛擬幣項目,就是打著比特幣團隊研發(fā)的旗號進行推廣,因此吸引了很多人投資,少則數(shù)萬元,多則數(shù)百萬元。很多人都是看到前期的收益后,逐步增加投資款,最后一步步踏入了這個資金盤的騙局。
莊女士是一名90后,在三明開了一家服裝店,但生意不是很好。2017年12月,她從一名李姓男子處得知了“ORG生命體”虛擬幣項目,李姓男子極力慫恿她購買,聲稱目前該幣的價格才20元,而且只漲不跌,如果投資10萬元,每天至少收益1000元,不要100天就能翻倍。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莊女士拿出10萬元,購買了“ORG生命體”虛擬幣。在接下來的日子,她欣喜地發(fā)現(xiàn),這個虛擬幣果然價格一路上漲,到了2018年1月11日,價格已經(jīng)漲到27元,15天時間,賬面上她已經(jīng)賺了3萬多,比她開服裝店好賺多了。
于是,她通過借錢,透支信用卡等方式,又湊了20萬投進了“ORG生命體”。沒想到才過了一天,也就是2018年1月12日,這個所謂的交易平臺就以升級的名義關閉了,到了2月5日,平臺重新打開,但平臺上顯示的價格一路暴跌,短短1個月,虛擬幣的價格就從20多元跌到了幾分錢,并且還無法交易。莊女士投入的30萬元,一下子化為烏有。
追加投資,卻血本無歸上月,海都記者來到三明市調(diào)查此事。記者了解到,“ORG生命體”虛擬幣投資受害者大多都是女性,很多還是家庭主婦,都是通過一些熟人介紹認識了“ORG生命體”虛擬幣,和莊女士一樣,也經(jīng)歷了“ORG生命體”暴漲帶來的欣喜,隨即逐步增加投資,開始是幾萬元,后來追加到十多萬到數(shù)十萬元。
據(jù)了解,這個“ORG生命體”虛擬幣項目,最早是2017年5月出現(xiàn)在三明,由一家名為“玄甲系統(tǒng)”工作室的人員推廣,還在三明沙縣城區(qū)召開推廣宣傳招商會,并且向周邊縣城以及省外推廣,在三明地區(qū),有不少人參與投資。
受害者王女士說,由于“ORG生命體”最早出現(xiàn)在沙縣,在一路暴跌并無法交易后,投資者們頓時意識到被騙了,紛紛來到沙縣公安局報案。
通過傳銷,發(fā)行虛擬幣“ORG生命體”虛擬幣到底是怎樣運作和圈錢的呢?
昨日,海都記者通過一名業(yè)內(nèi)人士了解到,所謂的“ORG生命體”其實就是靠建設虛擬網(wǎng)站,模擬銀行向用戶發(fā)行虛擬貨幣,并且通過分銷模式進行病毒式傳播,進行發(fā)展下線的獎勵機制,老玩家掙新玩家的錢。這其實就是換了一種花樣的傳銷,只不過連所謂的商品,也都是虛擬的。
昨日上午,記者從沙縣公安局了解到,由于“ORG生命體”虛擬幣涉嫌詐騙案的涉案人員眾多,警方已經(jīng)立案偵查,由于目前案件還在偵查階段,相關案情還不便公布,但他們會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調(diào)查工作。同時也提醒市民,要警惕此類打著所謂區(qū)塊鏈、虛擬幣名號,以高收益吸引投資的騙局。
編后網(wǎng)絡賭博、網(wǎng)絡傳銷……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給騙子和不法分子提供了新渠道。然而,那些看似“高明”的詐騙伎倆,其實萬變不離其宗,無一例外是要你掏錢、投資,都是奔著你的錢包而來。
除了警方的嚴打和及時提醒,平日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多一份警惕,時刻記?。禾煜聸]有免費的午餐;這么好的事,咋就落在我頭上?遇到“好事”先冷靜想一想,也許就不會落入騙子的圈套。
(芳賓)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轉載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站長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