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小白面對視頻運營苦苦愁不出思路抖音關鍵詞排名帝搜軟件官網?各大網絡平臺一股腦地用同種方式、手段蜂擁而上?月底數據慘淡,KPI無法達成,flag全倒……你所面對的這些難題絕不是你一個人的煩惱,本文作者通過自己的視頻運營經歷,與大家分享如何高效掌握各大平臺視頻運營的核心關鍵點,玩轉視頻運營。
從11月6號到今天剛好一個月,每天工作之余大概花費兩小時,其中一半時間用來數據復盤、解決問題和優(yōu)化方向。
△抖音數據后臺
因為不是全職投入,也沒有涉及任何引流變現,所以這既不是常規(guī)的運營復盤,也不是賬號拆解,只是將運營過程中一些比較底層、可遷移的認知和思考記錄下來,以供日后參考,因此也叫不完全復盤(主要是抖音端)。
△B站粉絲后臺
開號最初目的想保持對平臺玩法規(guī)則的了解和內容敏感度,所以選擇的形式也是精力花費較少
非原創(chuàng)內容,內容制作比較簡單,可以一天多更,但為了掌握節(jié)奏,選擇一天1-2更。內容在抖音和B站兩端分發(fā),
50個視頻同步,抖音漲粉12萬(截止發(fā)文14萬),累計播放4000萬+抖音關鍵詞排名帝搜軟件官網;B站粉絲6千,累計播放150萬+。這就是第一點:平臺差異。
一、抖音不能慢,B站急不得抖音作品在發(fā)布后6-12個小時(視發(fā)布時間),如果沒有在數據板看到一條比較陡峭的增長曲線,那么大概率就是“掛了”。
不是說沒有數據,而是很難再有爆發(fā)式增長,而且只要賬號停更,所有數據馬上按下暫停鍵。B站小號(沒有粉絲基礎)發(fā)布內容,除了大爆款,往往需要1-2天,甚至更久才會起量,但只要量起來,哪怕停更幾個月也會不斷有數據和粉絲增長,因為平臺會一直推,長尾效應明顯。這是由兩個平臺背后不同的內容分發(fā)邏輯和產品形態(tài)決定的。
抖音分發(fā)依賴爆款邏輯的算法推薦B站分發(fā)強調用戶個性化的內容匹配一個以人為重,一個內容優(yōu)先B站用戶消費內容的渠道多元。除了首頁,用戶更多是從已關注UP主動態(tài)、內容分區(qū)、興趣推薦、關鍵詞搜索等獲取內容。
平臺的社區(qū)氛圍更重,通過社區(qū)氛圍和內容聚合綁定相關創(chuàng)造者和興趣用戶,所以B站的用戶粘性和忠誠度領跑全網。
抖音上絕大多數的用戶行為發(fā)生在【推薦】頁面。平臺緊緊抓住用戶的內容消費需求,通過漏斗流量池判定內容受歡迎度,數據好的流量層層加碼,數據差的立刻停止推薦,不斷強化用戶的內容體驗。
抖音推薦給用戶的永遠是當下最熱、最火、最有趣的內容,B站則根據粉絲關系和用戶興趣進行定制化推薦。這也是為什么B站首頁和熱門經常能刷到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前的內容,這在抖音是不存在的。
所以做B站別急,用戶關注的是你這個人。一定要想清楚所選賽道和自身定位,多花點時間打磨視頻風格、內容形式,甚至標題、封面圖、簡介、標簽等細節(jié)。
做抖音要快,因為用戶關注的是你的內容。一定要快速生產,快速試錯,快速優(yōu)化,通過不斷迭代找到最優(yōu)內容解決方案,來獲取平臺的推薦流量。
二、內容是1,運營是0我個人一直以來的觀點是:做新媒體,平臺是戰(zhàn)場,內容是武器,通過內容吸引用戶,實現賬號的長效運營增長,是做新媒體矩陣運營的王道。
先有內容,后有流量(當然直播、電商等強變現的項目不在此列,對他們來講渠道、供應鏈等組織能力要比內容重要)這次做號也是一樣,由于可投入時間不多,很多運營動作其實都沒做,但數據表現還算可以,就是一直在對內容做優(yōu)化。
1. 起量靠爆款,起量靠爆款,起量靠爆款這里的“爆款”是指相對自己賬號的往期數據,而不是對標全網爆款。
該號目前的14萬粉絲,有9萬是靠5個爆款視頻帶來的,爆款視頻的粉絲增量占比超過了60%。
爆款誰都想做,但很難說可以提前籌備,尤其是賬號的第一個爆款,因為影響因素太多。
我們能看到的很多小號爆款都沒有可持續(xù)性,運氣成分居多。運營也只能從選題角度、呈現形式等方面,大概判斷視頻有沒有爆款的潛質,不能保證最終效果。但就像之前做裂變活動,從策劃到執(zhí)行、從選品到海報、從種子用戶到推廣渠道……我們能做的就是將每一步的不可控因素降到最低。至于傳播過程中能不能接觸到關鍵節(jié)點,視頻發(fā)布后能不能爆,還真就是個運氣問題。
做運營這些年,一個深刻感受:有些事真得承認運氣成分!這里簡單分享幾個老生常談的爆款選題方法論:
(1)共鳴感
我把共鳴分為情感共鳴和認知共鳴。
人都是情感動物,同一年齡、同一地域、同一時代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情感鏈接。同一經歷、同一背景、同一身份的人對這個世界也會有類似的看法。情感共鳴就是能引起大家的情緒波動,比如最常見的的情感共鳴因素——
懷舊:初戀的遺憾同學的情誼小時候的玩具回不來的青春…….人一輩子有太多事情值得緬懷,懷舊既是一種情緒,也是一種哲學,只要利用好相關的文化符號就能引發(fā)人們的集體記憶。
認知共鳴更簡單,就是
說出或表現出那些大家一直都認同但沒想明白或沒表達出來的話,非常適合大教育、心理情感等領域,典型如各種星座賬號。
(2)話題性
簡單講就是內容選題的背后還有可討論的空間。
這個賬號在B站第一個起播放量的視頻,內容就和婚后夫妻相處有關。
當然這只是舉例,絕不是說我們要把這種選題當流量密碼,刻意制造矛盾對立,且不說道德問題,首先就不符合目前的各平臺生態(tài)。
只是我們在做選題和內容的時候,要主動尋找或可以設計話題背后的延展性,讓用戶的討論不局限于視頻內容。類似這樣的話題,沒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經歷,大家都有話說。有話說就有交流,有交流就有討論,有討論,互動率自然走高。
(3)曲折離奇
最好的內容就是故事好故事,要的是一波三折,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入勝,一直勾著用戶往下看。同理,我們通過一些技巧在視頻內容中設計各種鋪墊、懸念、情節(jié)反轉,才能讓用戶的體驗跌宕起伏,沖動點贊。
(4)稀缺新奇
內容的稀缺性不是指相關內容少,是內容有價值的同時數量相對少!
基本圍繞獨家感和差異化兩個方面做文章,就不具體舉例了,以后展開單聊。
2. 熱點悠著追一提爆款,很多人的第一直覺就是熱點。
這沒錯,正確的姿勢蹭熱點能獲得曝光量的大幅度提升,但是是否能帶來增長和轉化還要看內容質量。
對一個以漲粉為目的小號來說,比較蹭熱點花費的時間精力和漲粉收益,ROI太差。
熱點固然是流量所在,也正因如此,所以競爭非常激烈。
熱點的第一波紅利是及時性,大多數人沒有相關的渠道和資源,往往等你看到熱點的時候,已經是二手甚至多手,前期的爆發(fā)節(jié)點已經錯過。
熱點的第二波紅利是內容性,但沒有獨特的角度和有創(chuàng)意的形式,也基本很難泛起水花。就算最后找到切入點,吭哧吭哧制作發(fā)布后,大概率又會因為用戶在短時間內被重復的內容爆推,失去了對該熱點的興趣……
更多的時候,你的蹭熱點只是是在幫熱點做傳播!所以對于蹭熱點,我的態(tài)度是不要急,好好研究熱點,將熱點中出現的事件、人物、背景等做細致拆解,找到和自己定位與形式都比較匹配的角度再去蹭,或者更高級的玩法,通過熱點元素衍生一個新熱點。
3. 內容可持續(xù)內容的可持續(xù)性是在做賬號定位和選擇垂直領域的時候就要想清楚的。
選題范圍有多大?覆蓋人群廣不廣?一個決定了生命周期,一個決定了賽道上限。除了選題的可持續(xù),還有包括形式可持續(xù)、風格可持續(xù),資源可持續(xù)等。對了,
非原創(chuàng)就盡量不要做了,可持續(xù)性太差,也很容易被越來越嚴的平臺審核斃掉。這個賬號45個視頻有18個被限流,3個被強制隱藏……要不然流量起碼再翻一倍!這個我以后要專門講講。
總而言之,內容要能給目標用戶提供價值:
三、做好數據分析做運營就是通過數據分析,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各項數據指標的過程。短視頻關注的核心數據:
點贊——和內容以及用戶情感有關評論——和話題延展性有關轉發(fā)——和選題角度有關完播——和視頻節(jié)奏有關主頁訪問量和吸粉率則和目標用戶精準度有關
除了這幾個常用數據,分析高播放和低播放內容的用戶跳出趨勢和跳出率,能夠把內容模塊化,查看不同模塊對用戶的吸引力,有利于后期內容優(yōu)化。
比較容易忽略一點是通過數據構建自己的用戶畫像,要時刻記住你內容給誰看?誰在看你?這是兩個問題。
這個號因為我的精力原因,用戶畫像精準度不夠,只有基礎屬性。
對了,還有一個小點分享一下:起號的時候方向偏教育,我個人的預計男女性別比會在4:6。
△兩個平臺的男女性別比都超過了8:2
但做了一周,數據開始有意義之后我才發(fā)現,兩個平臺實際男女比例差異都超過了8:2,立馬調整了視頻方向,爆款開始出現……只能說,男人更懂男人!
四、重視內容共建一個電影、一本書、一段視頻,從它發(fā)布到公域平臺被更多人看到,就不再是作者自己的作品了。人們對它的解讀、引用,甚至一些曲解都會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伴隨著這種引用的劫奪,內容的影響力和傳播度也會呈指數性上升。
互聯網環(huán)境下,一個沒人討論的視頻就已經死了!不論抖音還是B站,用戶通過評論、彈幕、合拍、二創(chuàng)……對內容的反饋迅速且準確,有些視頻評論區(qū)的點贊甚至比視頻本身獲贊還要多。
有經驗的運營在視頻發(fā)布前就能大概預判用戶的反映和討論方向,通過有針對性的話題引導,讓用戶發(fā)布優(yōu)質互動內容,不僅能提升單個視頻數據,還能獲得更高的用戶粘性和IP影響力。
五、最后無論哪個平臺,屬于哪個賽道,0—1都是最難的,除了啟動量的問題,還有
從眾心理:大家默認高贊的就是優(yōu)質內容、高粉的就是優(yōu)質博主,往往對一些低贊視頻嗤之以鼻。
這種從眾心理的核心是社會認同:最多人選的一定沒錯!這一點不好討論利弊,也沒人能夠避免,只能在運營中加以利用。
就像推石頭下山,撬動石頭時需要需要的力氣最大,但只要突破臨界點,勢能轉換為動能,就會形成指數級增長,直到下一個瓶頸。
本文由 @魏翻番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xi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