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跨度時間長,尤為是近兩千年的封建社會,我們的民族產(chǎn)生了無數(shù)的文化瑰寶,也許是輾轉幾代流傳下來的古代瓷瓶,也許是文人墨客愛不釋手的幾卷書法字畫,也許是屹立在大漠孤煙上的幾幅壁畫。
這其中,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建筑,是我們中華文化最明顯的標志。
建筑是會說話的,從它身上,不僅僅能看出來這個地方在幾千年前的地理特點,也是這個地區(qū)文明的象征。
縱觀我國這些歷史朝代,要說哪一個朝代留下的建筑最為著名,那一定是隋朝。
我們提到隋朝,想必想到的都是隋朝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十分暴虐,隋朝和秦朝一樣,都是二世而亡。
雖然都是結束了天下相對混亂的局面,但是因為統(tǒng)治者的荒淫無道,很快便民心不順,農(nóng)民起義最終推翻王朝。
在隋朝時期,統(tǒng)治者還修筑了一些建筑,修筑的期間固然消耗了國力,百姓也因為此而死傷很大。
這些建筑雖然在建筑的時候勞民傷財,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歷史作用,隋朝時期的建筑中有四個建筑,一直沿用至今。
這四個建筑都是什么呢?這些建筑在修筑的時候,又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長安城的前身——大興城要說到這座大興城,那必然要提到一位建筑天才:宇文愷。
公元581年,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大肆誅殺北周宇文氏以鞏固統(tǒng)治。這宇文愷本應也是在楊堅的誅殺行列里的。
但是凡是都有個意外,宇文愷的兄長是楊堅的擁護者,于是楊堅對宇文愷網(wǎng)開一面,后來楊堅發(fā)現(xiàn)了宇文愷的建筑才能,便加以重用。
宇文愷生于武將世家,但自幼對舞刀弄槍的事情并不感興趣,尤愛讀書,擅長城市的設計。
隋朝建立后以長安城為首都,由于之前戰(zhàn)亂不休,民生凋敝,這座城市已經(jīng)看不出城市的模樣了,于是隋文帝決定建一座新都。
命宇文愷為新都副監(jiān),整座城市的設計圖都是出自于宇文愷之手。彼時的宇文愷只有26歲,就已經(jīng)展露出自己的建筑才華了。
新都建立總共只耗時了9個月,在宇文愷的管理下,整個建筑工程從人力分配到城市的設計規(guī)劃都井井有條,這座大興城面積共計84.1平方公里。
這座城市首創(chuàng)中軸線,中軸線對稱法是我國后世一直延續(xù)的設計特點。
整個皇城分區(qū)明確規(guī)整,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京都的布局風格,突出了皇位至高無上的特點,也極講究風水。
大興城對后世中外的許多建筑,都有借鑒意義。
關系到民生福祉的糧倉——倉城都說這隋朝的滅亡和其糧倉的失守有著脫不開的關系,那么這糧倉究竟是什么來歷呢?
據(jù)史書記載,隋朝的糧倉圍繞著長安洛陽進行建立,在兩座城市的重要地點,分別建立了黎陽倉、河陽倉、常平倉、廣通倉。
后來隋煬帝大興修建大運河后,又在河周圍建立了三座大糧倉:含嘉倉城、洛口倉城和回洛倉城。
這三座倉城幾乎囊括了全國一半以上的糧食,是名副其實的國家糧倉。
這些糧倉修筑的也十分恢弘,據(jù)統(tǒng)計,回洛倉的總面積相當于50個足球場,可想這個糧倉是一個多么大的建筑。
后來隋朝的滅亡,也是因為糧倉失守,回洛倉被李密拿下,隋企圖搶回。
但由于隋煬帝被殺,隋朝倉促擁新帝上位,與此同時李世民統(tǒng)領全軍占領糧倉,截斷大運河,給隋朝致命一擊。
這些糧倉并沒有因為隋朝的滅亡而滅亡,后世許多的朝代,都用這些糧倉儲存糧草。
中國早期的海陸交通線——赤道在隋朝以前,我國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馳道。
馳道的作用就像是如今的高速公路,是十分重要的交通線。但是主要用途并不是讓人們通行而是用于軍事。
秦朝的馳道寬50步,而隋朝時期的馳道加寬到100步,并且延長其長度,隋朝的馳道總長有3000英里。
據(jù)說隋朝馳道的建立,是隋煬帝為討伐高麗而修筑的。
雖然是主要用于軍事,但是馳道的建立,完善了我國北方地區(qū)的交通,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與發(fā)展。
而且馳道為我國古代的統(tǒng)治者四處征討,擴大版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隋朝的馳道,也為后世各朝代馳道的修筑打好了基礎,極具歷史意義。
古代最長的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最后要說的就是,隋朝最為著名的京杭大運河了。
這座運河的修筑過程都是人工建造,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
京杭大運河整體借用我國地勢北高南低的特點修筑,挖人工水渠,引流造河,這些都是出自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手。
后人稱京杭大運河是流動的中國文化,這條大運河的修筑,有傳聞說是因為隋煬帝的荒淫享樂,想要在花開正好的時節(jié)欣賞揚州的花,嫌棄車馬勞頓且速度慢,于是決定修筑一條運河。
不論這傳聞真假與否,都要感謝隋煬帝的這個決定。
京杭大運河將古代中國南北地區(qū),更加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從北京出發(fā)直到杭州,溝通了黃淮海以及錢塘江五大水系,途徑河北、江蘇、浙江等。
這些運河沿岸的城市,大多都變成了我國古代著名的商貿(mào)城市,可見京杭大運河給人民帶來的不僅是文化交融,還是財富。
這條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城市的發(fā)展,在后世也不斷發(fā)揮著作用。
時至今日,這條大運河還在流動,訴說著千年文化,從古至今職責未變。
隋朝的這四個建筑極具歷史代表,讓如今的世人看見了古代中國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中國建筑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雖然隋朝二世而亡,在歷史上駐足的時間極短,但是為中國人民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為后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轉載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站長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