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途科技今天給各位分享江蘇盱眙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江蘇盱眙怎么讀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和分享本站。
盱眙是屬于江蘇哪個市的?
屬于淮安市
盱眙縣地處淮河下游,洪澤湖南岸,總面積2483平方公里,人均國土面積列江蘇省各縣(市)之首。轄14鎮(zhèn)5鄉(xiāng),257個行政村(居),總?cè)丝?4萬,境內(nèi)地勢西南高,多丘陵;東北低、多平原;呈階梯狀傾斜,高差懸殊220多米?;春恿鹘?jīng)境內(nèi),北部瀕臨洪澤湖,有低山、丘崗、平原、河湖圩區(qū)等多種地貌。素有“兩畝耕地一畝山,一畝水面一畝灘”之稱。
江蘇盱眙縣屬于哪個市
江蘇盱眙縣屬于淮安市。
盱眙縣,是江蘇省淮安市下轄縣,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qū),位于淮安西南部,淮河下游,洪澤湖南岸,江淮平原中東部;東與金湖縣、滁州天長市相鄰,南、西分別與滁州市天長市、滁州市來安縣和明光市交界,北至東北與分別泗洪縣、洪澤區(qū)接壤。
盱眙縣地處北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區(qū)域,屬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日照總量2222.4小時,年總計輻射量每平方厘米480千焦耳,年平均氣溫14.7℃,無霜期215天,年平均降水量1005.4毫米。盱眙四季分明,季際、年際變異性突出,春季氣溫回升快,秋季降溫早,春、秋兩季度光照足,晝夜溫差大,夏季較炎熱(最高氣溫37℃~39℃,持續(xù)不超過5天),冬季寒冷早(最低氣溫-12℃,持續(xù)不超過7天)。光溫資源年內(nèi)分布呈“雙峰”型,境內(nèi)氣候資源分布略有差異。日照,西北高于東南,年相差100小時~120小時;氣溫由西南向東北遞減,相差0.4℃;降雨量在水沖港、天泉湖(化農(nóng)水庫)一帶最大,并形成閉合雨量圈,地域差異120毫米。
盱眙怎么讀?
盱眙? [ xū yí ],
聲母x,韻母u,聲調(diào)一聲。
眙yí,聲母y,韻母i,聲調(diào)二聲。
相關(guān)詞語:盱目、盱衡、盱衡厲色、盱瞜、盱鬩、盱盱、盱視、盱睢、眕盱、廣盱、希盱、睢盱、睢睢盱盱。
擴展資料:
盱眙:縣名,在江蘇省西部。
盱眙縣,是江蘇省淮安市下轄縣,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qū),位于淮安西南部,淮河下游,洪澤湖南岸,江淮平原中東部;東與金湖縣、滁州天長市相鄰,南、西分別與南京市六合區(qū)、滁州市來安縣和明光市交界,北至東北與分別泗洪縣、洪澤區(qū)接壤。
盱眙縣地處北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區(qū)域,屬季風性濕潤氣候。地勢西南高,多丘陵;東北低、多平原;呈階梯狀傾斜,高差懸殊220多米。淮河流經(jīng)境內(nèi),東、北部瀕臨洪澤湖,有低山、丘崗、平原、河湖圩區(qū)等多種地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盱眙
旴眙怎么念
旴眙念xūyí。盱xū,聲母x,韻母u,聲調(diào)一聲。眙yí,聲母y,韻母i,聲調(diào)二聲。盱眙是縣名,在江蘇省中西部。還可以解釋為張目上視。引證解釋:明·劉基《拙逸解》:“先生俯而咍,仰而嘆,盱眙卻立?!?/p>
譯文:先生低頭歡笑,仰天嘆息,睜眼向上看,后退站立。
盱眙的歷史沿革:
楚漢之際(前208—前202年),盱眙屬西楚東陽郡。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六月,反秦義軍領(lǐng)袖項梁擁立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熊心為王,以號召天下,仍稱楚懷王(后尊為楚義帝),建都于盱眙。九月遷都彭城(今徐州市境)。
明,盱眙為縣,屬泗州。泗州,洪武元年(1368年)屬臨濠府(今安徽省鳳陽縣),次年直屬中書省,洪武四年(1371年),改屬鳳陽府(今安徽省鳳陽縣)。
新中國建立后,皖南、皖北合并為安徽省,盱眙屬安徽省滁縣專區(qū)。
1952年底江蘇省成立,為加強洪澤湖管理,盱眙于1955年劃歸江蘇省,屬淮陰專區(qū)。
1966年,改屬新設(shè)置的六合專區(qū)(現(xiàn)南京市六合區(qū))。
1971年六合專區(qū)撤銷,盱眙又屬淮陰地區(qū)。
1983年,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盱眙縣屬淮陰市。
盱眙的歷史
好像有點多.........但是挺全的
歷史沿革盱眙是全國最早建縣的縣份之一,距今已有2200多年。春秋時,盱眙名“善道”,屬吳國,曾是諸侯會盟的地方;戰(zhàn)國時,越滅吳,盱眙屬越國;后楚國東侵擴地至泗上,盱眙為楚邑。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度時,盱眙建縣,縣名初為“盱臺”(臺,音怡),后為“盱眙”。秦,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廢分封,置郡縣,盱眙置縣。建縣時間在秦王政二十四年至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公元前223~前221年)之間。盱眙縣先屬泅水郡,后屬東???。
楚漢之際(前208~前202年),盱眙屬西楚東陽郡。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六月,反秦義軍領(lǐng)袖項梁擁立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熊心為王,以號召天下,仍稱楚懷王(后尊為楚義帝),建都于盱眙。九月遷都彭城(今徐州市境)。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在廣陵置荊國,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廢荊國,置吳國,盱眙先后屬荊、吳兩國。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廢吳國,盱眙改屬沛郡。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臨淮郡,盱眙屬之,為臨淮都尉治所。
新王莽時期(9~23年),盱眙改名“武匡”。
東漢,光武帝年間(25~57年),臨淮郡并入東???;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從東??澇雠R淮郡故地置下邳國,盱眙先后屬東??ず拖纶鼑?。
三國時(220—265年),盱眙入魏國,屬徐州下邳郡,后期,盱眙為棄地。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以下邳郡的淮南地區(qū)置臨淮郡;永寧元年(301年),臨淮郡更名為臨淮國,盱眙均為屬縣,且是臨淮郡治所。永嘉年間(307—312年),石勒起兵攻晉,盱眙曾為石氏短暫占據(jù),仍屬臨淮郡。
東晉,義熙七年(411年),盱眙從臨淮郡分出,以縣置郡,屬徐州。此時無盱眙縣建置,盱眙郡轄考城、直瀆、陽城三縣。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加徐州曰南徐州,盱眙仍為屬郡,郡轄考城、直瀆、陽城三縣。元嘉八年(431年)割江淮之間的地區(qū)為南兗州,盱眙郡改屬南兗州。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南兗州從廣陵移治盱眙。元嘉三十年(453年),廢南兗州,后復(fù)置,州治仍遷至廣陵。宋末,盱眙郡增轄信都、睢陵兩縣。
齊,復(fù)置盱眙縣,屬南兗州盱眙郡??ぽ牽汲恰㈨祉?、陽城、直瀆、長樂五縣。建元四年(482年),北兗州州治由淮陰遷至盱眙,盱眙郡改屬北兗州。
梁,盱眙郡初屬北兗州,后屬淮州。武帝末(549年),淮南地區(qū)為東魏占領(lǐng),于縣治置盱眙郡,屬淮州,郡轄盱眙、陽城、直瀆三縣”。后入北齊,盱眙郡仍屬淮州,郡轄考城、盱眙、陽城、直瀆四縣。
陳,太建五年(573年)八月,盱眙入于陳,九月改屬譙州,盱眙郡仍轄考城、盱眙、陽城、直瀆四縣。太建七年(575年),盱眙郡改屬南兗州。后在盱眙郡治置北譙州,不久裁撤。太建十一年(579年),盱眙郡入于周,改屬揚州,郡仍轄考城、盱眙、直瀆、陽城四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盱眙郡,考城、直瀆、陽城三縣并入盱眙縣,屬江都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于縣治置西楚州,轄盱眙一縣。武德八年(625年)廢西楚州,盱眙改屬楚州。光宅元年(684年),改屬泗州臨淮郡,隸河南道。五代時,盱眙入于吳。大和三年(931年),吳國升盱眙縣為招信軍。后入南唐,盱眙屬楚州。周顯德中(954~959年之間),盱眙入于周。
宋,日:盱眙初屬楚州。乾德元年(963年),改屬泅州。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縣升為軍,隸淮南東路。次年九月廢軍為縣,屬濠州。紹興二年(1132年)復(fù)屬泗州。紹興十二年(1142年)正月,升天長縣為天長軍,盱眙為其屬縣。五月廢天長軍,復(fù)升盱眙縣為軍,隸淮南東路,盱眙軍轄天長、招信兩縣。乾道初(1165~1168年),盱眙入于金,仍為盱眙軍。金宣宗南渡(1214年)后,盱眙軍改為鎮(zhèn)淮府,不久棄去,盱眙歸末。寶慶三年門227年),盱眙再次入于金。紹定五年 (1232年),金將以盱眙降宋,宋詔改盱抬軍為招信軍?轄天長、招信兩縣,隸屬于淮南東路。
元,盱眙初為招信軍治。至元十三年(1276年),行招信路安撫司事,轄盱眙、天長、招信、五河四縣。次年,在盱眙縣。治立招信路總管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為臨淮府。至元十七年¨280年),五河縣劃歸泗州。至元二十年(1283年),廢招信縣,其地并入盱眙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廢臨淮府,盱眙縣歸屬泗州。
明,盱眙為縣,屬泗州。泗州,洪武元年(1368年)屬臨濠府,次年直屬中書省,洪武四年 (1371年),改屬鳳陽府。
清,盱眙初屬鳳陽府泗州??滴跏拍?1680年),泗州城沉沒水中,泗州州治移置盱眙。雍正二年(1724年),升泗州為直隸州,隸安徽布政使司,盱眙仍為屬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裁虹縣為泗州,州治由盱眙移至虹縣(今泗縣)。
民國,盱眙開始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6月,屬安徽省淮泗道。民國17年(1928年),再次直屬安徽省。民國21年(1932年)5月,安徽省分區(qū)設(shè)首席縣長,盱眙屬第七區(qū)。同年 10月,改首席縣長區(qū)為行政督察區(qū),盱眙屬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區(qū)。民國27年(1938年)10月,盱眙改屬第五行政督察區(qū)。民國29年(1940年)4月以后,國民黨和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兩種政權(quán)
并存,隸屬各不相同。
國民黨政權(quán) 盱眙開始屬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區(qū)。民國29年(1940年)7月,改第六行政督察區(qū)為第四行政督察區(qū),盱眙屬之。民國30年(1941年)初,盱眙改屬新設(shè)立的第九行政督察區(qū)。民國33年(1944年),裁撤第九行政督察區(qū),盱眙改屬第五行政督察區(qū),一直至民國37年(1948年)12月盱眙解放。
共產(chǎn)黨政權(quán) 盱眙隸屬皖東津浦路東各界人民抗敵委員會(簡稱津浦路東八縣聯(lián)防辦事處,后改名為淮南蘇皖邊區(qū)行政公署)。民國32年(1943年)2月,盱眙、嘉山兩縣合并為盱嘉縣,隸屬淮南蘇皖邊區(qū)津浦路東專員公署。次年10月,盱(眙)嘉(山)分治。民國34年(1945年)10月,淮南津浦路東專員公署改名為華中蘇皖邊區(qū)第三行政專員公署,盱眙歸屬未變。民國35年(1946年)7月,新四軍淮南主力北撤山東,盱眙為游擊區(qū)。民國36年(1947年)6月,復(fù)建人民政權(quán),成立泗(南)盱眙)邊防辦事處,11月又成立盱嘉辦事處,盱眙縣政府(三個名稱,一個機構(gòu)),先后隸屬于淮南津浦路東專員公署和江淮第一行政區(qū)。民國37年(1948年)?月,盱眙、嘉山、來安、六合四縣合并,成立盱嘉來六縣政府。12月,盱眙全境解放,成立盱眙縣政府 (民主政府),仍隸屬江淮第一行政區(qū)。民國38年(1949年)4月,江淮第一行政區(qū)改名為皖北第一行政區(qū),盱眙歸屬未變。6月,盱眙改屬皖北滁縣專區(qū)。
建國后,盱眙初屬皖北滁縣專區(qū)。1953年,皖南、皖北合并為安徽省,盱眙屬安徽省滁縣專區(qū)。1955年,為加強洪澤湖管理,盱眙由安徽省劃歸江蘇省,屬淮陰專區(qū)。1966年,改屬新設(shè)置的六合專區(qū)。1971年六合專區(qū)撤銷,盱眙又屬淮陰地區(qū)。1983年,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盱眙縣屬淮陰市。
盱眙縣轄14個鎮(zhèn)、5個鄉(xiāng):盱城鎮(zhèn)、馬壩鎮(zhèn)、官灘鎮(zhèn)、舊鋪鎮(zhèn)、桂五鎮(zhèn)、管鎮(zhèn)鎮(zhèn)、河橋鎮(zhèn)、鮑集鎮(zhèn)、黃花塘鎮(zhèn)、明祖陵鎮(zhèn)、鐵佛鎮(zhèn)、淮河鎮(zhèn)、仇集鎮(zhèn)、觀音寺鎮(zhèn)、維橋鄉(xiāng)、穆店鄉(xiāng)、王店鄉(xiāng)、古桑鄉(xiāng)、興隆鄉(xiāng);三河農(nóng)場。寧淮、寧宿徐兩條高速過境穿越三分之二的鄉(xiāng)鎮(zhèn),到南京只需45分鐘,已融入南京一小時經(jīng)濟圈,距省內(nèi)其他大中城市都在2小時左右,已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wǎng),成為蘇北地區(qū)重要的交通中轉(zhuǎn)和樞紐。另有縣道19條、鄉(xiāng)道12條、專用道5條。境內(nèi)淮河大橋是全國最大油管、公路兩用橋、全長1922.9米;寧宿徐高速公路淮河特大橋,橋長6048米,寬25.5米。淮河盱眙段1994年6月被定為省管三級航道,總長37公里;支線航道10條,總長143.92公里。盱眙港正在建設(shè)之中,建成后將極大地提高水運吞吐能力,石油已開采的有馬壩油田,其探明儲量約1000萬噸。自1995年勘探開采以來,已在馬壩施工53口油井。管鎮(zhèn)、興隆、鐵佛、鮑集、淮河已探明有石油,2002年在管鎮(zhèn)區(qū)域施工的4口油井,有3口已出油。
“盱眙”這兩個字怎么讀?是什么意思?
盱眙,張目上視。
盱眙,讀音:xū yí
含義:
①縣名,在江蘇省中西部。例:之盱眙([逃]到盱眙)?!鳌S宗羲《柳敬亭傳》
②例:唐李邕《葉有道碑序》:“先生盱眙長揖,揮手高謝?!?明劉基《拙逸解》:“先生俯而咍,仰而嘆,盱眙卻立?!?/p>
相關(guān)詞語:盱目 盱衡 盱衡厲色 盱瞜 盱鬩 盱盱 盱視 盱睢 眕盱 廣盱 希盱 睢盱 睢睢盱盱
擴展資料
2016年9月30日下午,江蘇省淮安市委召開七屆二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guān)于同意申報盱眙市的決議》。
盱眙市將填補淮安縣級市空白,對盱眙市和整個淮安的城市形象提升以及加快發(fā)展都有著重要作用。盱眙作為南京“后花園”,撤縣設(shè)市后將有利于發(fā)揮自身獨特優(yōu)勢,促進淮安更好地融入南京都市圈。
參考資料盱眙(縣級市)_百度百科?
關(guān)于江蘇盱眙和江蘇盱眙怎么讀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guān)注本站信途科技。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站長刪除。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macbookprostickers.com/xintu/78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