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給大家談談亳州芍藥推廣方案,以及亳州芍藥推廣方案招聘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芍藥是什么植物?
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P.albiflora)
別名將離、婪尾春、余容、犁食、沒骨花、黑牽夷等。屬于毛茛科芍藥亞科芍藥屬。芍藥屬植物約35種,分布于歐、亞大陸溫帶地區(qū),根據其生長習性和花盤形狀分為兩組。一是牡丹組,系落葉灌木或亞灌木,花盤杯狀或盤狀,革質或肉質,全包住心皮或包住心皮的基部。我國產三種(不包括變種),即牡丹、黃牡丹和紫牡丹。二是芍藥組,系多年生草本,花盤不發(fā)育,包住心皮基部,不很明顯。芍藥組植物約30種,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溫帶地區(qū)。另有二種產美洲,有的把它們另列為一組,稱美洲芍藥組。
國外產的芍藥組植物,都是花卉的重要種,其中最主要的有四種:蕨葉芍藥,花血紅色,原產保加利亞和高加索;淡黃芍藥,花淡黃色,或帶淺綠色至白色,原產黑海和里海之間地區(qū);黃芍藥,黃色,原產黑海和里海之間地區(qū);紅心芍藥,花白至深紅,原產歐洲南部。
我國產的芍藥組植物有八種和六個變種,其中通常直稱為芍藥的,是近代芍藥品種群的主要原種。八種芍藥分別是:草芍藥、美麗芍藥、芍藥、多花芍藥、白花芍藥、川赤藥、新疆芍藥和窄葉芍藥。
草芍藥別名山芍藥、野芍藥,花白色、紅色、紫紅色,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川東部、貴州、湖南西部、江西、浙江、安徽、湖北、河南西北部、陜西南部、山西、河北、東北。在朝鮮、日本及蘇聯遠東地區(qū)也有分布。其變種有毛葉草芍藥。
美麗芍藥花紅色,主要分布于云南東北部、貴州西部、四川中南部、甘肅南部和陜西南部。
芍藥花白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塊,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陜西及甘肅南部。在朝鮮、日本、蒙古人民共和國和蘇聯西伯利亞地區(qū)也有分布,其變種有毛果芍藥。
多花芍藥花白色,主要產于我國西藏南部,在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白花芍藥花白色,產于西藏南部。
川赤藥的花多為紫紅色或粉紅色,主要分布于西藏東部、四川西部、青海東部、甘肅及陜西西南部。其變種有毛赤藥、光果赤藥、單花赤芍。
新疆芍藥的花紅色,產于新疆北部阿爾泰山區(qū)。
窄葉芍藥花紫紅,產于新疆西北部阿爾泰及天山山區(qū)。有變種塊根芍藥。
芍藥不僅是名花,而且根可供藥用。根據分析,芍藥根含有芍藥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種而異。中藥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藥的根,它是鎮(zhèn)痙、鎮(zhèn)痛、通經藥。對婦女的腹痛、胃痙攣、眩暈、痛風、利尿等病癥有效。一般都用芍藥栽培種的根作白芍,因其根肥大而平直,加工后的成品質量好。野生的芍藥因其根瘦小,僅作赤芍出售。中藥的赤勺為草芍藥的根,有散淤、活血、止痛、瀉肝火之效,主治月經不調、痰滯腹痛、關節(jié)腫痛、胸痛、肋痛等癥。
芍藥的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摻合油漆作涂料用。根和葉富有鞣質,可提制拷膠,也可用作土農藥,可以殺大豆蚜蟲和防治小麥稈銹病等。
芍藥花大艷麗,品種豐富,在園林中常成片種植,花開時十分壯觀,是近代公園中或花壇上的主要花卉?;蜓刂?、路旁作帶形栽植,或在林地邊緣栽培,并配以矮生、匍匐性花卉。有時單株或二、三株栽植以欣賞其特殊品型花色。更有完全以芍藥構成專類花園稱芍藥園。
芍藥又是重要的切花,或插瓶,或作花籃。如在花蕾待放時切下,放置冷窖內,可儲存數月之久。作切花用的主要為重瓣品種;單瓣的插瓶,幾天就辨落花謝。
芍藥栽培的歷史悠久,據考證漢時長安地區(qū)就有栽培。盛產芍藥的地區(qū)常隨朝代的變更而變遷,隋唐后是揚州,極盛于宋。劉頒《勺藥譜·序》說:“天下名花,洛陽牡丹,廣陵(即揚州)芍藥,為相牟埒”?!侗静荨份d:“芍藥……處處有之,揚州為上”。周文華《汝南圃史》稱述“揚州之芍藥冠天下”。陳淏子《花鏡》中也認為“芍藥推廣陵者為天下最”。
宋朝以來有關勺約的著作中都十分推祟揚州芍藥,但是就在宋代,種植芍藥之盛也不限于揚州。劉頒《芍藥譜·序》里寫道:“自廣陵南至姑蘇,北入射陽,東至通州海上,西止滁和州,數百里間人人厭觀矣?!?
到了明朝,芍藥牡丹栽培中心轉移到了安徽毫州,清朝又轉到山東曹州(今山東菏澤),后又轉至北京豐臺一帶?!段鼋蛉沼洝酚涊d:“芍藥之盛,舊數揚州,……今揚州遺種絕少,而京師豐臺,連畦接畛……”,可見當時種植之盛。
芍藥性耐寒,在我國北方都可以露地越冬,土質以深厚的壤土最適宜,以濕潤土壤生長最好,但排水必須良好。積水尤其是冬季很容易使芍藥肉質根腐爛,所以低洼地、鹽堿地均不宜栽培。芍藥性喜肥,圃地要深翻并施入充分的腐熟廄肥,在陽光充足處生長最好。
芍藥的繁殖有播種、扦插和分株法,通常以分株繁殖為主。分株期以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為宜,將根株掘起,震落附土,用刀切開,使每個根叢具2~3芽,最好3~5芽,然后將分株根叢栽植在準備好的圃地。如果分株根叢較大(具3~5芽),第二年可能有花,但形小,不如摘除使植株生長良好。根從小的(2~3芽),第二年生長不良或不開花,一般要培養(yǎng)2~5年。
播種繁殖以種子成熟后采下即播種為宜,越遲播發(fā)芽率越低。芍藥種子有上胚軸休眠現象,播種后當年秋天生根,次年春暖后芽才出土。幼苗生長緩慢,有的芽3~4年才可開花,還有到第5~6年才開花的。
芍藥是做什么用的?
【拉丁名】: Paeonia Lactiflora(P.albiflora)
【別名】:將離、離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沒骨花、黑牽夷、紅藥等。
【科屬】:毛茛科,芍藥亞科,芍藥屬。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1米左右。具紡錘形的塊根,并于地下莖產生新芽,新芽于早春抽出地面。初出葉紅色,莖基部常有鱗片狀變形葉,中部復葉二回三出,小葉矩形或披針形,枝梢的漸小或成單葉?;ù笄颐?,有芳香,單生枝頂;花瓣白、粉、紅、紫或紅色,花期4一5月。
【生長習性】:
芍藥性耐寒,在我國北方都可以露地越冬,土質以深厚的壤土最適宜,以濕潤土壤生長最好,但排水必須良好。積水尤其是冬季很容易使芍藥肉質根腐爛,所以低洼地、鹽堿地均不宜栽培。芍藥性喜肥,圃地要深翻并施入充分的腐熟廄肥,在陽光充足處生長最好。
【培育繁殖】:
芍藥的繁殖有播種、扦插和分株法,通常以分株繁殖為主。分株期以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為宜,將根株掘起,震落附土,用刀切開,使每個根叢具2~3芽,最好3~5芽,然后將分株根叢栽植在準備好的圃地。如果分株根叢較大(具3~5芽),第二年可能有花,但形小,不如摘除使植株生長良好。根從小的(2~3芽),第二年生長不良或不開花,一般要培養(yǎng)2~5年。
播種繁殖以種子成熟后采下即播種為宜,越遲播發(fā)芽率越低。芍藥種子有上胚軸休眠現象,播種后當年秋天生根,次年春暖后芽才出土。幼苗生長緩慢,有的芽3~4年才可開花,還有到第5~6年才開花的。
扦插法可用根插或莖插。秋季分株時可收集斷根,切成5~10厘米一段,埋插在10~15厘米深的土中。莖插法在開花前兩周左右,取莖的中間部分由二節(jié)構成插穗,插溫床沙土中約一寸半探,要求遮蔭并經常澆水,一個半月至兩個月后既能發(fā)根,并形成休眠芽。
【品種分類】:
芍藥屬植物約35種,分布于歐、亞大陸溫帶地區(qū),根據其生長習性和花盤形狀分為兩組。一是牡丹組,系落葉灌木或亞灌木,花盤杯狀或盤狀,革質或肉質,全包住心皮或包住心皮的基部。我國產三種(不包括變種),即牡丹、黃牡丹和紫牡丹。二是芍藥組,系多年生草本,花盤不發(fā)育,包住心皮基部,不很明顯。芍藥組植物約30種,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溫帶地區(qū)。另有二種產美洲,有的把它們另列為一組,稱美洲芍藥組。
國外產的芍藥組植物,都是花卉的重要種,其中最主要的有四種:蕨葉芍藥,花血紅色,原產保加利亞和高加索;淡黃芍藥,花淡黃色,或帶淺綠色至白色,原產黑海和里海之間地區(qū);黃芍藥,黃色,原產黑海和里海之間地區(qū);紅心芍藥,花白至深紅,原產歐洲南部。
我國產的芍藥組植物有八種和六個變種,其中通常直稱為芍藥的,是近代芍藥品種群的主要原種。八種芍藥分別是:草芍藥、美麗芍藥、芍藥、多花芍藥、白花芍藥、川赤藥、新疆芍藥和窄葉芍藥。
草芍藥別名山芍藥、野芍藥,花白色、紅色、紫紅色,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川東部、貴州、湖南西部、江西、浙江、安徽、湖北、河南西北部、陜西南部、山西、河北、東北。在朝鮮、日本及蘇聯遠東地區(qū)也有分布。其變種有毛葉草芍藥。
美麗芍藥花紅色,主要分布于云南東北部、貴州西部、四川中南部、甘肅南部和陜西南部。
芍藥花白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塊,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陜西及甘肅南部。在朝鮮、日本、蒙古人民共和國和蘇聯西伯利亞地區(qū)也有分布,其變種有毛果芍藥。
多花芍藥花白色,主要產于我國西藏南部,在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川赤藥的花多為紫紅色或粉紅色,主要分布于西藏東部、四川西部、青海東部、甘肅及陜西西南部。其變種有毛赤藥、光果赤藥、單花赤芍。
新疆芍藥的花紅色,產于新疆北部阿爾泰山區(qū)。
窄葉芍藥花紫紅,產于新疆西北部阿爾泰及天山山區(qū)。有變種塊根芍藥。
【應用價值】:
◆藥用價值:芍藥不僅是名花,而且根可供藥用。根據分析,芍藥根含有芍藥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種而異。中藥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藥的根,它是鎮(zhèn)痙、鎮(zhèn)痛、通經藥。對婦女的腹痛、胃痙攣、眩暈、痛風、利尿等病癥有效。一般都用芍藥栽培種的根作白芍,因其根肥大而平直,加工后的成品質量好。野生的芍藥因其根瘦小,僅作赤芍出售。中藥的赤勺為草芍藥的根,有散淤、活血、止痛、瀉肝火之效,主治月經不調、痰滯腹痛、關節(jié)腫痛、胸痛、肋痛等癥。
◆觀賞價值:芍藥花大艷麗,品種豐富,在園林中常成片種植,花開時十分壯觀,是近代公園中或花壇上的主要花卉?;蜓刂健⒙放宰鲙卧灾?,或在林地邊緣栽培,并配以矮生、匍匐性花卉。有時單株或二、三株栽植以欣賞其特殊品型花色。更有完全以芍藥構成專類花園稱芍藥園。芍藥又是重要的切花,或插瓶,或作花籃。如在花蕾待放時切下,放置冷窖內,可儲存數月之久。作切花用的主要為重瓣品種;單瓣的插瓶,幾天就辨落花謝。古人評花:牡丹第一,芍藥第二,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因為它開花較遲,故又稱為“殿春”。
◆其他:芍藥的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摻合油漆作涂料用。根和葉富有鞣質,可提制拷膠,也可用作土農藥,可以殺大豆蚜蟲和防治小麥稈銹病等。
【栽培歷史】:
芍藥栽培的歷史悠久,據考證漢時長安地區(qū)就有栽培。盛產芍藥的地區(qū)常隨朝代的變更而變遷,隋唐后是揚州,極盛于宋。劉頒《勺藥譜·序》說:“天下名花,洛陽牡丹,廣陵(即揚州)芍藥,為相牟埒”?!侗静荨份d:“芍藥……處處有之,揚州為上”。周文華《汝南圃史》稱述“揚州之芍藥冠天下”。陳淏子《花鏡》中也認為“芍藥推廣陵者為天下最”。
宋朝以來有關勺約的著作中都十分推祟揚州芍藥,但是就在宋代,種植芍藥之盛也不限于揚州。劉頒《芍藥譜·序》里寫道:“自廣陵南至姑蘇,北入射陽,東至通州海上,西止滁和州,數百里間人人厭觀矣。”
到了明朝,芍藥牡丹栽培中心轉移到了安徽亳州,清朝又轉到山東曹州(今山東菏澤),后又轉至北京豐臺一帶。《析津日記》記載:“芍藥之盛,舊數揚州,……今揚州遺種絕少,而京師豐臺,連畦接畛……”,可見當時種植之盛。
【中醫(yī)方藥】
古方以白芍為主要藥物的數以百計,如“桂枝湯”用芍藥和肌表之榮衛(wèi);“黃芩湯”用芍藥和腹中之榮氣;“炙甘草湯”用芍藥補血脈之陰液。在婦產科臨床上,芍藥更是得到廣泛應用。例如:
白芍配熟地──肝腎并補。于血氣虧虛之癥,可少女發(fā)育偏遲,月經推遲,經量少而淡者,用“四物湯”,取芍、地為主藥。常用熟地30克(脾胃功能不佳者改用炭熟地),炒白芍12克,大補陰血,益腎生精。
白芍配當歸──補血和營,兼以安胎。臨床對于血氣不足,氣血失調,經常二藥等量相配,養(yǎng)血補血,和血斂肝,使營血充盈。對氣血不足所引起的胎動不安,我們也常取當歸10克,配白芍10克而用之、每能取得滿意效果。
芍藥配川芎──守中有動,血暢氣化。川芎號為補肝之氣。氣盛者,必須用酸的東西來使它收斂,白芍味酸,號為斂肝之液,白芍與川芎各用9克(二藥均微炒),對氣機不調,月經先后不均,來潮不暢者,能鼓舞氣化,調整月事。如經期量多,則用炒的白芍12克、炒川芎4.5克。
芍藥配柴胡──最得力于“逍遙散”這一古方。古人認為婦女以血為本,常不足于血而有余之氣,若情志不遂,木失條達,肝失柔和,則肝氣橫逆,脅痛寒熱等癥最為多見。
“逍遙散”以白芍養(yǎng)血以涵其肝體,配柴胡辛散以順肝之勝。臨床上,我們還常以此二藥配香附、八月扎、郁金、烏拉草、桔葉等用于經前乳脹、乳房小葉增生及肝郁乳汁不行等,都甚應手。
此外,臨床婦科還用赤芍配制大黃及清熱破行之品,治療急慢性盆腔炎;用白芍配白術治療肝、脾二臟失職所致的崩漏,月經過多;用白芍配杞子,治療婦女更年期綜合征;凡此種種,不勝枚舉。芍藥以其養(yǎng)血斂陰,補而不膩,柔肝緩中,止痛收汗等功用,在中醫(yī)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在婦產科方面??梢哉f,婦女一生的用藥常見芍藥,芍藥真不愧為女科之花,婦女之良友。
編輯詞條
開放分類:
植物、花卉、藥材、中國情人花、芍藥科
有關芍藥花的資料
芍藥花大且美,有芳香,單生枝頂;花瓣白、粉、紅、紫或紅色,花期4一5月。古人評花:牡丹第一,芍藥第二,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因為它開花較遲,故又稱為“殿春”。
目錄
形態(tài)特征
繁栽要點
栽培簡史
田間管理
病蟲害防治
采收及加工
生物學特性
功效作用
花茶喝法
歷史記載
芍藥花語
民間傳說形態(tài)特征
繁栽要點
栽培簡史
田間管理
病蟲害防治
采收及加工
生物學特性
功效作用
花茶喝法歷史記載芍藥花語民間傳說展開 芍藥花
編輯本段形態(tài)特征
學名:Paenoia albiflora 英名:Common Peony別名:沒骨花、婪尾春、將離、殿春花 科名:芍藥科 多年生宿根草本,具肉質根。莖叢生,高50cm-100cm。二回三出羽狀復葉,小葉通常3裂,長圓形或披針形,葉脈帶紅色。花單生于莖頂,花梗長,花色有白、粉、玫瑰等色,少有淡綠色,花形變化多。
編輯本段繁栽要點
繁殖以分株為主,于秋季9月-10月上旬(白露至寒露間)進行。栽培以入土2厘米適宜。芍藥郵票(3張)芍藥(9張)播種多用于育種及培養(yǎng)根砧時用。耐寒,北方可露地過冬,而地上部于10月下旬于11月上旬枯死,次年又生長開花。喜向陽,但稍予庇蔭,開花也佳。喜沙壤土,喜排水良好,故低洼及鹽堿地均不宜栽種。 芍藥2
湘云眠芍(10張)芍藥國畫(9張)不同形狀的芍藥花照片(20張)
編輯本段栽培簡史
中國傳統(tǒng)名花之一,具悠久的栽培歷史,與牡丹并稱“花中二絕”,自古有“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的說法?!对娊?鄭風》(公元前2000年-前1500年)中有“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的記栽。作為觀賞植物栽培,最早見于晉代(公元265年-420年)崔豹的《古今注》中,已有重瓣品種。隋代已有園藝栽培,經唐至宋代栽培日盛,品種增芍藥花
多,宋代以揚州栽培最盛,元明時期栽培稍衰,至清代又盛,陳子的《花鏡》記載了88個品種。1949年后,各地栽培漸多,品種達200余。歐洲的芍藥栽培,是從中國引進栽培品種后開始的。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藥相贈,表達結情之約或惜別之情,故又稱“將離草”。唐代詩人柳宗元及宋代詩人陳師道均譜寫過生動的、讓人回味的詠芍藥詩篇。由于芍藥適應性強,管理粗放,各地園林中普遍栽培,或形成專類的園中園,或用于花境等自然式花卉布置,又適于作切花。室溫18-28℃條件下,水養(yǎng)可維持4天-7天。如含苞待放時切取,置5℃條件下,可保持30天,成為當今普遍應用的切花之一。根可入藥。 芍藥,一名白木。味苦、平,有小毒。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編輯本段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早春松土保墑。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6次,中耕宜淺,以免傷根死苗。10月下旬,地凍前,在離地面7-10厘米處剪去枝葉,在根際培土約15厘米,以利越冬。安徽亳州常用“劈壟亮根”法,即在種植后第2年5月上旬,將芍株周圍的土,輕輕撥開,讓根部稍稍露出,晾5-7天,再培土擁根,可以提高地溫,并殺蟲滅菌,達到增產效果,但晾的時間不宜過長。 2.追肥 第2年起每年追肥3次,第1次3月下旬-4月上旬,施淡人糞尿,第2次4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500公斤,第3次10-11月間,以圈肥為主,每畝1 500-2 00公斤。第3年3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750公斤,腐熟餅肥5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4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1 000公斤;11月間施廄肥1 500-2 000公斤。第4年收獲前追肥2次,3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1 000公斤,加硫酸銨1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4月下旬,除磷肥外,按上述施肥量再施1次。每次施肥,宜于植株兩側開穴施下。 3.排灌 芍藥喜旱怕澇,一般不需灌溉,嚴重干旱時,宜在傍晚灌透1次水。多雨季節(jié),及時清溝排水,減少根病。 4.摘蕾 為了使養(yǎng)分集中供根部生長,每年春季現蕾時及時將花蕾摘除。
編輯本段病蟲害防治
1.病害 葉斑病:常發(fā)生在夏季,主要危害葉片。病株葉片早落,植株生長衰弱。防治方法:發(fā)現病葉,及時剪除,清掃落葉集中燒毀;發(fā)病前及發(fā)病初期噴1∶1∶100 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7-10天噴1次,連續(xù)多次。 銹病:危害葉片,5月上旬發(fā)生,7-8月嚴重。防治方法: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收獲時,將殘株病葉集中燒毀,以消滅越冬病原菌;發(fā)病初期,噴波美0.3-0.4度石硫合劑或97%敵銹鈉400倍液,7-10天噴1次,連續(xù)多次。芍藥花
灰霉病:危害葉、莖、花各部分,開花后發(fā)生。在高溫多濕的條件下發(fā)病嚴重,使葉片枯死脫落,植株生長衰弱。防治方法:清除被害枝葉,集中燒毀;雨后及時清溝排水,田間通風透光;選無病芍芽作種,并用65%代森鋅300倍液浸泡10-15分鐘后下種;發(fā)病初期噴1∶1∶100的波爾多液,每隔10-14天1次,連續(xù)3-4次。 軟腐病:病原菌從種芽切口處侵入,是種芽貯藏期間和芍藥加工過程中的一種病害。防治方法:種芽貯放要選通風處,使切口干燥,貯放場所先鏟除表土及熟土后,用1%福爾馬林或波美5度石硫合劑噴灑消毒。 2.蟲害 蠐螬和小地老虎,按常規(guī)方法防治。
編輯本段采收及加工
1.采收 白芍于栽種后3-4年采收。采收季節(jié),浙江于6月下旬-7月上旬,安徽、四川等地于8月間,山東于9月間。過遲根內淀粉轉化,干燥后質不堅實,質地輕泡。選擇晴天,割去莖葉,挖出全根。除留芽頭作種外,切下芍根,加工藥用。一般畝產鮮根700-800公斤。 芍藥花
2.加工 將芍根按大、小分開,在沸水中燙泡5-15分鐘,燙時勤翻動,待芍根表皮發(fā)白,無生心,有香氣時,迅速撈起放入冷水里浸泡,隨即取出刮去外皮,切齊兩端,依粗細分別曬干。也可先刮去外皮后煮,曬干。曬芍是加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曬得太猛,則外干內濕表層干裂,易發(fā)霉變質,一般早上出曬,中午陰干3小時,下午3點后再出曬,晚上收進堆起并用麻袋或草席覆蓋,使芍根內部潮氣滲出,次日再出曬,如此反復,直至內外干透為止。芍藥煮后,如遇雨不能及時出曬可用硫磺熏(每100公斤芍藥,1公斤硫磺)薰后,攤放于通風處,切忌堆置,否則,芍根表面變質發(fā)粘。如遇久雨,每天可用火烘1-2小時。如發(fā)現芍根表面起滑發(fā)霉,應迅速置于清水中洗刷干凈,用文火烤干,到有太陽時再曬。
編輯本段生物學特性
芍藥花
芍藥適宜溫暖濕潤氣候條件,具有喜光、喜溫、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在年均溫14.5℃,7月均溫27.8℃,極端最高溫42.1℃的條件下生長良好。 芍藥是宿根植物。每年3月萌發(fā)出土,4-6月為生長發(fā)育旺盛時期,花期5月,果期6-8月,8月中旬地上部分開始枯萎,這時是芍藥甙含量最高時期。 芍藥種子為上胚軸休眠類型,播種后當年生根,再經過一段低溫打破上胚軸休眠,翌春破土出苗。
編輯本段功效作用
芍藥花照片集錦(18張)藥被稱為女科之花,并不是因為它的花美,而是因為它的根好。芍藥的根仍稱為“芍藥”,是著名的中藥材。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醫(yī)藥著作《本經》里,已有芍藥的名稱記載。南北朝杰出的醫(yī)學家陶弘景開始把它分為白芍、赤芍兩種。它們不同之處在于:赤芍為野生品,入藥以原藥生用,其功用長于涼血逐瘀;白芍為栽培品,經刮皮、水煮、切片、曬干而成,功效長于補血養(yǎng)陰。其中尤以浙江出產的芍藥,品質最佳,稱為“杭白芍”。 古方以白芍為主要藥物的數以百計,如“桂枝湯”用芍藥和肌表之榮衛(wèi);“黃芩湯”用芍藥和腹中之榮氣;“炙甘草湯”用芍藥補血脈之陰液。在婦產科臨床上,芍藥更是得到廣泛應用。例如: 白芍配熟地——肝腎并補。于血氣虧虛之癥,可少女發(fā)育偏遲,月經推遲,經量少而淡者,用“四物湯”,取芍、地為主藥。常用熟地30克(脾胃功能不佳者改用炭熟地),炒白芍12克,大補陰血,益腎生精。 白芍配當歸——補血和營,兼以安胎。臨床對于血氣不足,氣血失調,經常二藥等量相配,養(yǎng)血補血,和血斂肝,使營血充盈。對氣血不足所引起的胎動不安,我們也常取當歸10克,配白芍10克而用之、每能取得滿意效果。 芍藥花
芍藥配川芎——守中有動,血暢氣化。川芎號為補肝之氣。氣盛者,必須用酸的東西來使它收斂,白芍味酸,號為斂肝之液,白芍與川芎各用9克(二藥均微炒),對氣機不調,月經先后不均,來潮不暢者,能鼓舞氣化,調整月事。如經期量多,則用炒的白芍12克、炒川芎4.5克。 芍藥配柴胡——最得力于“逍遙散”這一古方。古人認為婦女以血為本,常不足于血而有余之氣,若情志不遂,木失條達,肝失柔和,則肝氣橫逆,脅痛寒熱等癥最為多見。 “逍遙散”以白芍養(yǎng)血以涵其肝體,配柴胡辛散以順肝之勝。臨床上,我們還常以此二藥配香附、八月扎、郁金、烏拉草、桔葉等用于經前乳脹、乳房小葉增生及肝郁乳汁不行等,都甚應手。 此外,臨床婦科還用赤芍配制大黃及清熱破行之品,治療急慢性盆腔炎;用白芍配白術治療肝、脾二臟失職所致的崩漏,月經過多;用白芍配杞子,治療婦女更年期綜合征;凡此種種,不勝枚舉。芍藥以其養(yǎng)血斂陰,補而不膩,柔肝緩中,止痛收汗等功用,在中醫(yī)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在婦產科方面。可以說,婦女一生的用藥常見芍藥,芍藥真不愧為女科之花,婦女之良友。 性味歸經 苦、酸、微寒。歸肝、脾經。 功效主治 平肝止痛,養(yǎng)血調經,斂陰止汗。用于頭痛眩暈,肋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
編輯本段花茶喝法
芍藥花的作用及功效:養(yǎng)血柔肝,散郁祛瘀,改善面部黃褐斑,皮膚粗糙衰老,泄熱,養(yǎng)血柔肝,強五臟,散惡血,調經??梢灾委焹确置谖蓙y引起的雀斑、黃褐斑、暗瘡。促進新陳代謝,提高肌體免疫力,抑制臉上的暗瘡,延緩皮膚衰老。養(yǎng)血柔肝,使氣血充沛,容顏紅潤。具有清熱解暑、去斑、清心潤肺、平肝明目、護膚養(yǎng)顏等功能。常飲可使氣血充沛,容顏紅潤,精神飽滿。能調節(jié)女性內分泌,去除黃氣及色斑,令容顏潤澤。 芍藥花
注意事項: 芍藥花的注意事項:請置于室內陰涼干燥處,避免兒童自行拿取。 適宜搭配: 芍藥花適合單泡,適宜搭配綠茶。 泡法喝法: 芍藥花的泡法及喝法:一茶匙干燥的花瓣,用一杯滾燙開水沖泡,燜約十分鐘后即可;可酌加紅糖或蜂蜜飲用。 花言茶語: 芍藥花象征惜別 害羞 忸怩。
編輯本段歷史記載
芍藥栽培的歷史悠久,據考證漢時長安地區(qū)就有栽培。盛產芍藥的地區(qū)常隨朝代的變更而變遷,隋唐后是揚州,極盛于宋。劉頒《勺藥譜·序》說:“天下名花,洛陽牡丹,廣陵(即揚州)芍藥,為相牟埒”?!侗静荨份d:“芍藥……處處有之,揚州為上”。周文華《汝南圃史》稱述“揚州之芍藥冠天下”。陳淏子《花鏡》中也認為“芍藥推廣陵者為天下最”。 宋朝以來有關勺約的著作中都十分推崇揚州芍藥,但是就在宋代,種植芍藥之盛也不限于揚州。劉頒《芍藥譜·序》里寫道:“自廣陵南至姑蘇,北入射陽,東至通州海上,西止滁和州,數百里間人人厭觀矣?!?到了明朝,芍藥牡丹栽培中心轉移到了安徽毫州,清朝又轉到山東曹州(今山東菏澤),后又轉至北京豐臺一帶?!段鼋蛉沼洝酚涊d:“芍藥之盛,舊數揚州,……今揚州遺種絕少,而京師豐臺,連畦接畛……”,可見當時種植之盛。 [1]
編輯本段芍藥花語
芍藥花 依依惜別,難舍難分。 芍藥花
芍藥花
編輯本段民間傳說
沉香亭,是唐明皇歡宴群臣,與楊氏姐妹縱情游樂的地方。不僅亭榭軒昂,而且終年花草樹木非凡。圣上也常常詔命各地園丁到御花園種植,有成者賞,無功者罰。各地養(yǎng)花能手無不終日惴惴。 有個老者名叫宋單父,專養(yǎng)芍藥,能將揚州芍藥移植北方,色澤更鮮,花朵更大。宋單父也被召入宮中,在沉香亭畔種植芍藥,有命須使牡丹開過芍藥繼之。白天有帝王嬪妃達官貴人游玩,老翁必須回避,只在三更之后才能耘植養(yǎng)護。宋單父準備夜辛勞,有明月星辰冷露寒霜作證??墒瞧@一年陰陽不和,暖氣不動,到了開花季節(jié)偏不見蓓蕾萌發(fā),圣上就要加罪了。 芍藥仙子們心田是極善良的,況且又夜夜得到宋單父的灌溉之恩,是一定要報答的,陽氣不動而要呈芳艷必須要打破常規(guī),于是眾花仙議定,大家合力在天內各開放一株一莖,眾力合一定能勝天。于是,在次日清晨芍藥忽然天放,每一枝頭開放兩朵,姿態(tài)各異,在朝露煦風中皆呈深紅色,宮內喧然,明皇、貴妃,文武官員,皆來觀賞。正在贊嘆不已時,天已正午,芍藥突然變得深碧色,如同碧玉般,眾人大奇,觀者愈多。待到暮色降臨,一片片芍藥花瓣皆呈深黃色。明月升起了,月光之下,花兒又變成粉白色。隨著色澤的變化,香氣也各異。時而幽香,時而濃郁,眾人如醉如癡。眾芍藥仙子在一日之內呈芳,自然把沉香亭畔裝點得勝過瑤池。眾嬪妃在芍藥仙子映襯下黯然失色,自然不爽。圣上見此情此景便又嗔怪起來,說定是花妖作怪,有意將芍藥刈除并降罪宋單父。芍藥花
眾芍藥仙子深感不平,不生蓓蕾有罪,各色呈芳更有罪,真是人間帝王的淫威勝過天上玉帝。為救宋單父,芍藥仙子也顧不得理論功過是非了。這一夜唐明皇與楊貴妃,醉臥華清宮。芍藥仙子便連夜赴驪山開放。次日清晨皇與貴妃宿酒初醒,更是驚異不止,便攜手并肩同賞芍藥。唐明皇本是風流天子,楊貴妃正是專寵得意之時。明皇便親折一枝芍藥送到貴妃面前,貴妃含笑嗅其香,觀其艷。唐明皇見愛妃如此怡悅,便說:“不只是萱草能使人忘憂,芍藥的花香色艷更能醒酒?!?上有所好,下必甚之。自從唐明皇一句話以后,用芍藥花香來醒酒的風氣便風靡一時,朝野上下,凡有宴飲必定將各色芍藥折下,入在海盤之內,擺在餐桌中心。 為君王、嬪妃、達官貴人們一笑,芍藥便淪到了劫難之中。 人們終日沉浸在傳杯把盞、燈紅酒綠的歡樂中,卻忘了種花的宋單父,這位給人間帶來萬紫千紅辛勤耕耘的老者,只是免于一死,便是最高的獎賞了。 人世間的是是非非,必定是有因果的。馬嵬坡上的芍藥、百花、百草,只是冷眼看著那帝王夫婦的生離死別了。
芍藥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別名:將離、離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沒骨花、黑牽夷等。屬于毛茛科芍藥亞科芍藥屬。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1米左右。具紡錘形的塊根,并于地下莖產生新芽,新芽于早春抽出地面。初出葉紅色,莖基部常有鱗片狀變形葉,中部復葉二回三出,小葉矩形或披針形,枝梢的漸小或成單葉?;ù笄颐溃蟹枷?,單生枝頂;花瓣白、粉、紅、紫或紅色,花期4一5月。古人評花:牡丹第一,芍藥第二,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因為它開花較遲,故又稱為“殿春”。
芍藥屬植物約35種,分布于歐、亞大陸溫帶地區(qū),根據其生長習性和花盤形狀分為兩組。一是牡丹組,系落葉灌木或亞灌木,花盤杯狀或盤狀,革質或肉質,全包住心皮或包住心皮的基部。我國產三種(不包括變種),即牡丹、黃牡丹和紫牡丹。二是芍藥組,系多年生草本,花盤不發(fā)育,包住心皮基部,不很明顯。芍藥組植物約30種,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溫帶地區(qū)。另有二種產美洲,有的把它們另列為一組,稱美洲芍藥組。
國外產的芍藥組植物,都是花卉的重要種,其中最主要的有四種:蕨葉芍藥,花血紅色,原產保加利亞和高加索;淡黃芍藥,花淡黃色,或帶淺綠色至白色,原產黑海和里海之間地區(qū);黃芍藥,黃色,原產黑海和里海之間地區(qū);紅心芍藥,花白至深紅,原產歐洲南部。
我國產的芍藥組植物有八種和六個變種,其中通常直稱為芍藥的,是近代芍藥品種群的主要原種。八種芍藥分別是:草芍藥、美麗芍藥、芍藥、多花芍藥、白花芍藥、川赤藥、新疆芍藥和窄葉芍藥。
草芍藥別名山芍藥、野芍藥,花白色、紅色、紫紅色,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川東部、貴州、湖南西部、江西、浙江、安徽、湖北、河南西北部、陜西南部、山西、河北、東北。在朝鮮、日本及蘇聯遠東地區(qū)也有分布。其變種有毛葉草芍藥。
美麗芍藥花紅色,主要分布于云南東北部、貴州西部、四川中南部、甘肅南部和陜西南部。
芍藥花白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塊,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陜西及甘肅南部。在朝鮮、日本、蒙古人民共和國和蘇聯西伯利亞地區(qū)也有分布,其變種有毛果芍藥。
多花芍藥花白色,主要產于我國西藏南部,在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白花芍藥花白色,產于西藏南部。
川赤藥的花多為紫紅色或粉紅色,主要分布于西藏東部、四川西部、青海東部、甘肅及陜西西南部。其變種有毛赤藥、光果赤藥、單花赤芍。
新疆芍藥的花紅色,產于新疆北部阿爾泰山區(qū)。
窄葉芍藥花紫紅,產于新疆西北部阿爾泰及天山山區(qū)。有變種塊根芍藥。
芍藥不僅是名花,而且根可供藥用。根據分析,芍藥根含有芍藥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種而異。中藥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藥的根,它是鎮(zhèn)痙、鎮(zhèn)痛、通經藥。對婦女的腹痛、胃痙攣、眩暈、痛風、利尿等病癥有效。一般都用芍藥栽培種的根作白芍,因其根肥大而平直,加工后的成品質量好。野生的芍藥因其根瘦小,僅作赤芍出售。中藥的赤勺為草芍藥的根,有散淤、活血、止痛、瀉肝火之效,主治月經不調、痰滯腹痛、關節(jié)腫痛、胸痛、肋痛等癥。
芍藥的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摻合油漆作涂料用。根和葉富有鞣質,可提制拷膠,也可用作土農藥,可以殺大豆蚜蟲和防治小麥稈銹病等。
芍藥花大艷麗,品種豐富,在園林中常成片種植,花開時十分壯觀,是近代公園中或花壇上的主要花卉。或沿著小徑、路旁作帶形栽植,或在林地邊緣栽培,并配以矮生、匍匐性花卉。有時單株或二、三株栽植以欣賞其特殊品型花色。更有完全以芍藥構成專類花園稱芍藥園。
芍藥又是重要的切花,或插瓶,或作花籃。如在花蕾待放時切下,放置冷窖內,可儲存數月之久。作切花用的主要為重瓣品種;單瓣的插瓶,幾天就辨落花謝。
芍藥栽培的歷史悠久,據考證漢時長安地區(qū)就有栽培。盛產芍藥的地區(qū)常隨朝代的變更而變遷,隋唐后是揚州,極盛于宋。劉頒《勺藥譜?序》說:“天下名花,洛陽牡丹,廣陵(即揚州)芍藥,為相牟埒”?!侗静荨份d:“芍藥……處處有之,揚州為上”。周文華《汝南圃史》稱述“揚州之芍藥冠天下”。陳淏子《花鏡》中也認為“芍藥推廣陵者為天下最”。
宋朝以來有關勺約的著作中都十分推祟揚州芍藥,但是就在宋代,種植芍藥之盛也不限于揚州。劉頒《芍藥譜?序》里寫道:“自廣陵南至姑蘇,北入射陽,東至通州海上,西止滁和州,數百里間人人厭觀矣。”
到了明朝,芍藥牡丹栽培中心轉移到了安徽毫州,清朝又轉到山東曹州(今山東菏澤),后又轉至北京豐臺一帶。《析津日記》記載:“芍藥之盛,舊數揚州,……今揚州遺種絕少,而京師豐臺,連畦接畛……”,可見當時種植之盛。
芍藥性耐寒,在我國北方都可以露地越冬,土質以深厚的壤土最適宜,以濕潤土壤生長最好,但排水必須良好。積水尤其是冬季很容易使芍藥肉質根腐爛,所以低洼地、鹽堿地均不宜栽培。芍藥性喜肥,圃地要深翻并施入充分的腐熟廄肥,在陽光充足處生長最好。
芍藥花的栽培
繁殖與栽培
1.繁殖。用分株、播種、根插等法繁殖,其中分株繁殖簡便易行,廣泛采用,種子繁殖僅用于培育新品種。
(1)分株。芍藥分株必須在秋季進行,秋季分株有利于根系傷口愈合,萌發(fā)新根,增強抗寒耐旱能力。過早分株易于秋發(fā),影響翌年生育;過遲分株當年不發(fā)新根,來年新株衰弱,甚至死亡。農諺有“春分分芍藥,到老不開花”、“七芍藥、八牡丹”,都是寶貴經驗的總結。分株時小心挖起肉質根,然后順自然紋理小心地用利刀劈開,每叢要有3-5個芽,剪除腐根,注意不能碰傷幼芽。3年生母株每株可分3-5叢。分株后稍陰干,待傷口結成軟疤時栽植。如土壤濕潤、不必澆水,避免傷口腐爛。芍藥分株年限,以栽培的目的不同而異,作花壇栽植或切花栽培,6-7年分株1次,以采根為目的,則多為3一5年分株1次。
(2)根插。秋季分株時,將收集的芍藥斷根,切成5-10厘米長的小段,插在耕翻平整好的,深10-15厘米的溝中,上面覆5-10厘米的碎土,饒1次透水即可成苗。
(3)壓條。春天把芍藥的嫩莖,通過口徑約15-20厘米花盆的底孔,引導在花盆內,隨著莖的長大而不斷在花盆里加土。經常保持盆內土壤濕潤,到夏季就會從莖上發(fā)出根來。把花盆底下的莖剪斷,就成為盆栽芍藥。
(4)扦插。扦插的適宜時期,是在開花前約兩周,插條取自莖的中間部分,一根插穗由兩節(jié)構成,插在溫床內沙層中,深3-4厘米,45~60天就能生根,并且形成休眠芽。9月根系發(fā)育良好、休眠芽也已膨大。
(5)播種芍藥。種子成熟后,要隨采隨播,播種愈遲,則發(fā)芽率越低。播種地應背風向陽,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播種前結合施基肥,深翻20厘米以上,然后再縱橫耕耙3-4遍??捎脳l播和穴播兩法。條播行距40厘米,播深8-7厘米,株距3-4厘米,播后覆土;穴距20-30厘米,每穴播種4-5粒。1年生苗株高約3-4厘米,只長1-2片葉,根長10-14厘米,粗約0.4-0.8厘米,地上部分根頸處著生頂芽1個。2年生苗生長漸快,株高25-30厘米,根長12-16厘米,根粗1.4-1.6厘米,并有細根6-8條,根頸處著生頂芽2個。一般情況下,處暑至白露期間可移植。發(fā)育良好的實生苗,4-5年就可開花。
2.栽培
(1)栽植芍藥。栽植的行距和株距是70厘米90-100厘米。栽植點的排列,要便于觀賞和富有層次變化,若為置臺,可栽成“梅花形”,如果置圃,多作“豆腐塊形”。穴深21-24厘米,穴口直徑18厘米,然后將植株展根放在穴內。當填土一半時,將根稍稍上提,使根與土壤結合緊密。栽植過深或過淺都不適宜,過深,芽不易出士,過淺,根頸露出地面,夏季暴曬,植株容易死亡。栽后覆9~12厘米高土堆以防寒。
(2)管理。在芍藥嫩芽出土前4-5天必須扒除冬季的堆土。扒土后至葉枯需要經常中耕除草。正常情況下,每年應中耕除草10-12次,芍藥好肥,施肥時期一般為:展葉現蕾后,綠葉全面展開,花蕾發(fā)育旺盛,需肥量大,開花后開始孕芽,消耗養(yǎng)料很多,是整個生育過程中需要肥料最迫切的時期。這時如果肥料跟不上,會影響新芽飽滿和翌年生長發(fā)育;為促進萌芽,需要在霜降后,結合封土施1次冬肥。施用肥料時應注意氮、磷、鉀三要素的配合,特別對含有豐富磷質的有機肥料,尤為需要。芍藥不耐澇,但過于干燥也會生長不良。適度濕潤是它良好生長的必要條件,因此在干旱時要注意澆水,多雨時要及時排水,保持干濕相宜。芍藥開花前除頂蕾外,其下有側蕾3-4個,為了頂蕾花大色艷,應在花蕾顯現后摘除側蕾,使養(yǎng)分集中于頂蕾。
(3)病蟲害防治。芍藥的主要病蟲害有:黑斑病,危害嚴重,先在葉面發(fā)生黑褐色小斑點,而后擴大成不整形輪紋,相互聯接,使綠葉枯死,可噴施波爾多液,或500倍代森鋅防治。白絹病,感病株基部先發(fā)生黑褐色病斑,隨后在土表及植株基部,出現白色菌絲體。在夏季多雨高溫時發(fā)病嚴重??稍谠灾矔r,進行土壤消毒或更換無菌土壤;剪除或拔掉病株燒毀,發(fā)病前,定期噴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銹病,開花時,從葉面開始發(fā)生淡黃褐色小斑點,不久擴大出現橙黃色斑點,而后散出黃色粉未。芍藥的枝、葉、芽、果實都可受到侵害??啥ㄆ趪娚?00倍代森鋅,或0.3%-0.4%石硫波美合劑,每隔10-15天噴1次,連續(xù)3-4次。蚜蟲,以口器刺人葉片,吸食汁液,使葉緣向底面卷曲,變成黃色。待幼苗長大時,蚜蟲又常聚集在嫩梢、花柄、葉背上,使莖葉卷曲萎縮,嚴重時全株枯萎。防治可噴灑4%樂果或2.5%魚藤精液,保護蚜蟲的天敵,如七星瓢蟲、食蚜繩、草蛉等。
亳州有利于芍藥生長的氣候條件
芍藥,別名將離、離草,是芍藥科芍藥屬的著名草本花卉。其在中國的栽培歷史超過4900年,是中國栽培最早的一種花卉。芍藥可分為草芍藥、美麗芍藥、多花芍藥等多種品種。芍藥花瓣呈倒卵形,花盤為淺杯狀,其根制成中藥具有鎮(zhèn)痙、鎮(zhèn)痛的藥用價值。位列草本之首,其被人們譽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稱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為愛情之花,現已被尊為七夕節(jié)的代表花卉。
生長環(huán)境:
1.溫度
芍藥是典型的溫帶植物,喜溫耐寒,有較寬的生態(tài)適應幅度。在中國北方地區(qū)可以露地栽培,耐寒性較強,在黑龍江省北部嫩江縣一帶,年生長期僅120天,極端最低溫度為-46.5℃的條件下,仍能正常生長開花,露地越冬。夏天適宜涼爽氣候,但也頗耐熱,如在安徽省亳州(bo zhou),及夏季極端最高溫度達42.1℃,也能安全越夏。
2.光照
芍藥生長期光照充足,才能生長繁茂,花色艷麗;但在輕蔭下也可正常生長發(fā)育,在花期又可適當降低溫度、增加濕度,免受強烈日光的灼傷,從而延長觀賞期,但若過度蔽蔭,則會引起徒長,生長衰弱,不能開花或開花稀硫。
芍藥是長日照植物,在秋冬短日照季節(jié)分化花芽,春天長日照下開花?;ɡ侔l(fā)育和開花,均需在長日照下進行。若日照時間過短(8~9小時),會導致花蕾發(fā)育遲緩,葉片生長加快,開花不良,甚至不能開花。
3.土壤
芍藥是深根性植物,所以要求土層深厚,又是粗壯的肉質根,適宜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在黏土和砂土中生長較差,土壤含水量高、排水不暢,容易引起爛根,以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為宜,鹽堿地不宜種植;以肥沃的土壤生長較好,但應注意含氮量不可過高,以防枝葉徒長,生長期可適當增施磷鉀肥,以促使枝葉生長茁壯,開花美麗。芍藥忌連作,在傳統(tǒng)的芍藥集中產區(qū),在同一地塊上,多年連續(xù)種植芍藥,是很普遍的現象,已造成嚴重的損失,不只病蟲害嚴重,產量和質量下降,甚至導致大面積死亡。所以,必須進行科學合理的輪作制度。
4.水分
芍藥性喜地勢高敞,較為干燥的環(huán)境,不需經常灌溉。芍藥因為是肉質根,特別不耐水澇,積水6~10小時,常導致爛根,低濕地區(qū)不宜作為我國的芍藥產區(qū),每次水災,對芍藥幾乎都是毀滅性的,只有在高敞處,未被水淹的芍藥留了下來。
關于亳州芍藥推廣方案和亳州芍藥推廣方案招聘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信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