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娛
今年4月23日將迎來第27個“世界讀書日”。199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提出“讓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都能讀上書”,讓讀書成為每一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2014年以來,全民閱讀已連續(xù)九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全民閱讀正逐漸成為一項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踐行的活動。隨著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人民群眾閱讀意愿日趨濃厚,閱讀途徑愈益豐富,正逐漸呈現出從私域到全局、從少數到多數、從單一到多元的良性態(tài)勢。
從一隅書房到一城書香,優(yōu)化“流量布局”。近年來,為滿足廣大群眾對文化設施的“剛需”,新型24小時城市書房、社區(qū)閱覽室、農家書屋等閱讀空間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等陣地接連“生根發(fā)芽”,使公益閱讀設施和圖書資源在基層“全面開花”。輔之以圖書通借通還的“大循環(huán)”功能,讓公共閱讀服務延伸到閱讀端口“最后一公里”,閱讀資源得以直接送達老百姓的家門口,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網絡狀的“15分鐘閱讀圈”,極大滿足了廣大群眾“無時限”“無局限”“無差別”的閱讀需求。
從一卷在手到一屏萬卷,打開“流量格局”。隨著“喜馬拉雅”“豆瓣閱讀”“網易蝸牛讀書”等手機App的崛起,在線閱讀已然成為新的流量藍海。線下,各地圖書館不斷加大對電子化閱讀設備的投入,均擁有電子報刊閱讀機、電子圖書閱讀機、教學觸控一體機等裝置。同時,加強對線上閱讀平臺的建設,開拓“流量端口”,將多樣的數字閱讀服務形態(tài)應用到手機端,既讓讀者享受到了閱讀科技神奇感,又使得閱讀本身變得輕松、便捷、有趣和愉悅。
從一席難求到一呼百應,破解“流量困局”。服務是各類閱讀空間生存與發(fā)展的生命線。圖書館作為“閱讀圈”里公認的提供各類公益閱讀活動的主要載體,其對服務對象的承載能力日益飽和。為吸納更多群眾參與閱讀,社會面的各類閱讀空間正積極衍生擴充其他閱讀推廣模式和載體,助力分流讀者群體,避免“坐莊”式服務。如在館外舉辦基層巡回書展、引入民間非遺文化營造濃厚人文氛圍、組織沉浸式圖書現采活動等,通過融合多元模態(tài),向更深處漫溯,引流推廣全民閱讀。
讀書播種智慧,閱讀傳承文明。閱讀體現了一個社會和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下,閱讀的根扎得有多深,整個民族的素質和境界提升就有多大的潛力。書卷氣是一個民族走向未來的智慧源泉,它不僅能丈量一個國家的文明尺度,也昭示著全體人民的精神厚度。希望讀書聲聲推開大眾每一扇窗,讓閱讀之光點亮萬家燈火,待到書香社會建成時,文化強國便指日可待。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轉載于網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站長刪除。